過去我們單純采用統計學的方法,對人的理想化形體進行設定。結果我們并沒有得到理想化人體的模型,而是得到了平凡人體的模型。在過去只講服裝的服用功能的時代,這也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如今時代不同了,人們對自身審美的追求日益提高,已經引發了審美觀念上的一場革命,導致了塑身時尚的產生。
由于人體美是可以直接感覺到的,所以它與其他價值不同。人們在對自然發生興趣中感知到美的存在,這種動機行為形成了設計藝術美感的一部分,再創造的人體美為形態,從形式美感到使用物品的方便舒適和視覺美都體現人們對精致生活的需求。社會的進步,促使每一階段的人們對生活有更高的追求,追求精致的生活必然對生活物品產生更高的設計需求。設計師從最初簡單摹仿自然形飛躍至刻意創造人為形的實用設計,這是一種質的裂變。縱觀我們生活的空間.隨處可見人為形在設計中的體現,如:建筑物、汽車、家具、器皿、服裝等等,這種以科學、審美、實用結合的設計真真切切地被人們所接受,同時也為人類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而且當時的人們經常對人體美進行歌頌,但實際上人們心目中完美的人體在生活中很少出現。人們對待人體美總是象對待其它形式美一樣,有著一種執著的、超乎現實的追求。普通的、大眾的東西總是與理想化的美有一定的距離。或者可以說人們永遠追求那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審美標準。單純從統計學方面著手進行設定,顯然得不到人們趨之若騖的理想化形體。那么,怎樣做才行呢?
有的人想到了集中視覺效果比較好的不同年齡段的人進行測量,然后再作統計學處理的方法。這顯然是一種很好的思路。這意味著將人數眾多但體形一般的人的統計數字不再看成標準,而是把人數雖少但形體出眾的人的統計數字看成一種目標,人們可以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不斷地通過健身運動、飲食調節、藥物療法來改變自身形體。這無疑是人類文化生活的一個進步,體現了人類向自然、向自我挑戰的向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