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創建于1956年,是中國藝術院校中實力最強影響最大的設計學院。依據教育部學位中心排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全國所有的藝術院校中排名第一。也是中國唯一連續三次入圍“世界60佳設計學院”的院校,曾位居“世界最佳設計學院”第7名。連續多年位居中國設計專業排行第1名。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擁有藝術學一級學科博士點、設計學博士點、美術學博士點,以及博士后流動站。學院擁有全國唯一的設計學全國重點學科和全國唯一的國家級藝術設計實驗室。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大師云集,包括吳冠中、張仃、常沙娜、袁運甫、白雪石等教授56名、副教授98名,擁有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3名、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3名、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主席2名、中國藝術最高獎得主6名、國家教學名師2名。56年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開創了中國的設計,是中國設計的奠基者和開創者,代表中國設計的最高水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前身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創建于1956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1999年11月20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正式并入清華大學,更名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目前是國內規模較大、專業設置較齊全、教學條件優越,集專業教學、創作設計、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于一體的,綜合性、多學科、高層次的,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高等藝術設計和美術學院。
其教學思想為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加強專業基礎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注重學習中外民族、民間的優秀傳統藝術,注重學術交流,及時介紹和研究國外最新的美術與藝術設計思想和方法;提倡嚴謹治學、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良好學風:強調設計為生活服務,設計與工藝制作、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培養學生掌握市場消費動向和關注文化生活變化趨勢的意識;創造活躍的學術氣氛和良好的育人環境。
學院現設有九系一部,即藝術史論系、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陶瓷藝術設計系、工業設計系、環境藝術設計系、裝潢設計藝術系、工藝美術系、繪畫系、雕塑系和成人教育部。專業設置如下:藝術設計專業(含染織藝術設計、服裝藝術設計、陶瓷藝術設計、平面設計、商業攝影、室內藝術設計、景觀藝術設計、金屬藝術設計、漆藝);廣告學專業(廣告設計);工業設計專業(含信息設計、產品設計展示設計、交通工具造型設計);繪畫專業;雕塑專業;藝術設計學專業;美術學專業。上述各學科均具有學士、碩士學位授予權,藝術設計學具有
博士學位授予權。
學院擁有一批著名的藝術設計和美術教育家、藝術設計家、美術家和學者,現有專職教師220余名,其中教授56名,副教授98名。在校生1813名,其中本科生1187名,研究生134名(碩士生110名,博士生24名),留學生55名,繼續教育學生437名。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質量優良。學院各專業在國家舉辦的重點藝術設計創作實踐中均取得了國內外矚目的成就。改革開放以來全院師生共獲國際和國內各類獎200余項,出版教材、學術專著300多部,在中央和北京電視臺多次播放的專題教學片和電化講座教材100余部,先后完成國家和國際間重大藝術設計200余項。
學院先后與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多摩美術大學、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美國麻省藝術設計學院、美國喬治亞洲立大學、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韓國東亞大學、法國國立裝飾藝術學院建立了校際友好關系,并邀請歐洲、美洲、澳洲、亞洲等二十幾個國家著名的藝術設計專家、教授、學者600余人次來院講學或學術交流。授予日本著名畫家平山郁夫、德國著名工業設計家雷曼、美籍華人、著名科學家李政道、著名畫家丁紹光和日本著名工業設計家平野拓夫為名譽教授,并授予其它國家和地區著名專家、學者為我院客座教授。
學院設有“平山郁夫獎學金” 和“楓華獎學金”還設有“張光宇藝術獎”、“教師獎勵基金”、“呂斯百藝術設計教育獎勵基金”。
學院在法國巴黎藝術城購置了兩套創作工作室,向教師提供赴歐洲進修和考察的條件。
學院各學科專業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專業人才,受到了社會的普遍歡迎。他們分布在國家機關、高等院校、研究設計院所以及文化藝術、新聞出版等企、事業單位,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繁榮和發展我國的美術和藝術設計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將繼續保持和發揚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辦學特色和藝術設計學科的優勢,加速建設和發展美術學科,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及時引進國內外美術教育、藝術設計教育的優秀人才和最新成果,加強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以創作、設計研究促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探索面向21世紀藝術設計學科和美術學科的合理結構,加大學科的發展力度,進一步調整與完善課程結構,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并與國際接軌的藝術設計和美術教育、科研體系。在清華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總體規劃指導下,努力辦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國際一流的美術學院。
學院一貫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加強專業基礎教學的同時,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注重學習中外各民族和民間藝術的優秀傳統;注重學術交流,關注和研究國內外美術與藝術設計學科發展動向;提倡嚴謹治學、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良好學風;強調設計為生活服務,設計與工藝制作、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培養學生敏銳觀察生活的能力和為國家經濟和文化建設做貢獻的意識;創造活躍的學術氣氛和良好的育人環境。
學院具有設計藝術學和美術學兩個學科的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還設有藝術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01年1月,“設計藝術學”由教育部評為“全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改革開放以來,全院師生在國內外各種重大藝術設計創作活動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先后出色地完成國家和國際重大藝術設計項目200余項,共獲國際和國內各類獎項300余項,出版教材、專著300多部,在中央電視臺和北京電視臺播放專題教學片和電化講座教材100余部。目前,學院正在申請國家社科類重點實驗基地。
學院下設設計、美術和史論三大分部,一個培訓中心。其中設計分部由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陶瓷藝術設計系、工業設計系、環境藝術設計系、裝潢藝術設計系和信息藝術設計系組成;美術分部由繪畫系、雕塑系、工藝美術系和基礎教研室組成;史論分部由藝術史論系和《裝飾》雜志社組成。學院擁有一批著名的藝術教育家、藝術家和學者。目前共有教師195人,其中教授54人(博士生導師18人),副教授84人。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完備,實驗手段先進。
學院實行學分制,按分部招生。新生入學后,第一年學習基礎課程,不分專業方向;第二年可以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學院學科建設規劃和個人志向,自主選擇專業方向。
在清華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總體規劃指導下,學院將繼續保持和發揚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辦學特色和設計藝術學科的優勢,加速發展美術學科,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及時吸收國內外設計藝術和美術教育的最新成果,加強藝術與科學的結合,以創作、科研促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探索面向21世紀設計藝術學科和美術學科的合理結構,努力建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國際一流的美術學院。
1956 5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院的師資隊伍由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清華大學營建系等單位的專業教師及若干名海外歸來的專家共同組成。11月1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在北京馬神廟白堆子正式舉行建院典禮(此日被定為院慶日)。當時,學院下設染織美術、陶瓷美術和裝潢設計三個系;同時成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研究所,下設美術委員會和科學委員會;另有理論研究室、刺繡研究室、服裝研究室、家具研究室、張景祜泥塑工作室和湯子博面塑工作室。
1957 經由輕工業部調配,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遷入朝陽區東三環中路34號。同年,學院歸屬文化部領導。增設室內裝飾系。
1958 9月,創辦當時唯一的一本工藝美術類綜合性學術刊物《裝飾》雜志。
1960 5月26日,經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教小組批準,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等12所藝術院校被文化部定為重點學校。
1977 恢復高考,招收“文革”后第一批本科生、??粕脱芯可?。
1980 成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設計中心”(1985年改為“環境藝術研究設計中心”),結合教學、科研,對社會展開藝術設計和創作的有償服務。同年6月,《裝飾》雜志復刊,并出版叢刊《工藝美術論叢》。創辦服裝設計專業,招收服裝設計??粕?。
1982 招收服裝設計本科生。
1983 成立工藝美術史系,該專業成為國內唯一的博士點。
1984 建立工業設計系和服裝設計系。
1986 3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工藝樓落成,建立實驗室管理處,設木工、印染、服裝、漆藝、陶瓷、印刷、攝影、裝裱、電腦、電教等工藝實驗室。相繼設立“平山郁夫獎學金”、“楓華獎學金”、“張光宇藝術獎”和“王已千創作設計研究獎”等獎勵基金,激勵全院師生勇攀藝術高峰。
1989 學院先后與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日本多摩美術大學、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美國華盛頓大學美術學院、美國麻省藝術學院、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芬蘭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法國巴黎國立裝飾藝術學院、德國斯圖加特造型藝術學院、韓國東亞大學等20余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友好交流關系,聘請著名美籍華人科學家李政道、日本著名畫家平山郁夫、德國著名工業設計家雷曼、美籍華裔著名畫家丁紹光和日本著名工業設計家平野拓夫為學院名譽教授,同時還聘請國際和國內藝術設計領域的數十位著名專家和學者為客座教授。
1998 9月,根據國務院部委撤并所屬院校劃轉的精神,學院劃歸北京市。
1999 根據國家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布局結構的調整精神,經教育部批準,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學院并入清華大學,更名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