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計劃的世界
向自然學習的出發點,不論從事純粹藝術或是應用藝術的工作者,絕多數是基于模仿自然界存在物體的造形機能,以獲得直接、實際的效益。因此有關造形能力的演變比較色彩計劃的發展,來得早且廣。例如人類為了進陽驅寒,學習動物表面皮毛的功能,從草藥、皮毛、紡紗織布以及縫制衣服,早期服飾的發展均以學習造型機能、改善造型結構為主,等到衣服的機能完美、結構良好之后,色彩才正式登場,成為日后服飾設計的重點。
正國為服飾造形的功能與結構達到成熟與飽和的階段,流行色的出現,就成為促進服飾行銷的利器,更可說是創造服飾更新生命的催化劑。面對同質化的時代,充分掌握色彩的我改,活用色彩計劃者將是示來市場行銷的最大贏家。
對于人熟悉的動物,只需改變其色彩,即會呈現相當大的認知意義。例如將原來黑白條紋的斑馬改為彩色漸條紋的色彩,則此匹斑馬將改變原來的特性,產生新的象征意義。
當造形機能完善、結構良好之后,色彩所扮演的角色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圖為服飾市場達到成熟與飽和的階段,必需這色彩的功能,來擴大差異化、個性化、多樣化的特質,以強化市場行銷的動力。
奧斯華德表色系
德國化學家奧斯華德(1853~1932),曾于1909年得過諾貝爾化學獎,晚年致力于色彩標準化的研究,在1916年發表了他對色彩表色系的基本概念,1923年實際發行奧斯華德表色系的色票。奧斯華德認為,一切色彩皆由純色混合適當比例的白或黑而成,因此任何顏色都可以用。白色含有量十黑色含有量十純色量=100的公式來表示。即純色含量為F,白色含量為W,黑色含量為B,則F+W+B=100o
奧斯華德表色系的色相,以黃(Y)、橙(O)、紅(R)、紫(P)、藍(UB)、藍綠(T)、綠(SG)、黃綠(LG)等8色將主要色相,每一色相再分3色,成篇24色相,在色相接上以1~24的號碼來表示,色相環上位于直徑兩端的顏色互為補色。
曼塞爾表色系
美國美術都是曼塞爾(1858-1918)于1915年確立其表色系,并于1927年出版Munsell Book of Color,1904年,美國光學會之測色委員會為了測色起見,將此書加以修正,于1943年發表<<修正曼塞爾色彩體系>>,成為國際通用的色彩體系。
曼塞爾表色系的色相是以紅、黃、綠、藍、紫等5種顏色相為基礎,再中上:黃紅、黃綠、藍綠、藍紫、紅紫等五種間色,即成為10種色相。曼塞爾表色系的色相環即以此10色相發展而成,此外,每種色相又可再細分為10等分,如此,共得到100種色相,其中以各色相的第5格為該色相的代表色。
以紅為例:5R為紅色的代表色,3R表示偏紅紫的色,8R表示偏黃紅的色,而色相環直徑兩端的色相呈補色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