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復制板是指鞋蓋的樣板,用貼楦法制備鞋蓋的樣板,然后再復制出結構圖上的圍蓋分割線,這種方法是目前設計圍蓋鞋最簡單的辦法。因為楦面上的鞋蓋位置、外形、里外懷的區別都是現成的,只需復制出來直接使用即可。至于工藝蹺,復制板應用的巧妙也會連帶作出來。
1.制備復制板的方法
制備復制板采用貼楦法。具體步驟如下:
(1)在楦頭畫出背中線,并用美紋紙沿著中線貼滿外懷一側,然后再貼滿里懷一側,使里外懷兩側斷開。
(2)貼楦后用鉛筆沿著楦墻楞線描畫出楦面圍蓋的位置來,長度到0點左右止。
(3)揭下復制紙貼平在樣板紙上,注意要保持背中線的自然彎曲狀態,如果有皺褶處理在下口。
(4)沿著楦面圍蓋曲線收進2~3mm設計出一條復制板的圍蓋曲線,要求光滑、圓順,與原曲線基本相似。
(5)沿著設計出的圍蓋曲線剪出里外懷兩片復制板來。
2.對復制板的要求
制備的復制板一定是里外懷兩塊,不能合起來制成一塊;一定要保留背中線的曲線狀態,不能是直線;長度到V點附近即可,見圖2-1-2。
如圖所示,這是外懷和里懷兩塊復制板,并在一起后會看到中間有一道縫隙,這就是取工藝蹺“量”,周邊的虛線為造型線。
制備復制板后還要復合在楦面上檢驗,考察其是否與楦面的外形協調一致。特別是遇到尖頭楦、方頭楦、偏頭楦,外形特征很突出,要在復制板上表現出來。
3.復制板的應用
掌握了復制板的應用,也就掌握了圍蓋的設計。
如果保留背中線的曲線狀態描畫出下口輪廓線,得到的是圍條的輪廓線。
如果沿著一條直線,利用旋轉半面板的方法描出的下口輪廓線,得到的是鞋蓋輪廓線。
把兩條線疊加在一起觀察,就會發現中間缺少了一小塊月牙形的面積,這就是工藝蹺。
J'點位置是在楦面上確定的,圍蓋外形保留在復制板上,里外懷不同的復制板可以作出里外懷的區別,分別沿著曲線和直線描畫可以作出工藝蹺。也就是利用復制板可以把圍蓋的位置、外形、里外懷區別、工藝蹺一起確定,見圖2-1-3。
如圖所示,沿著圖(a)中的J'V曲線描畫復制板,得到的是圍條的輪廓線J'O;沿著直線J1V描畫復制板,得到的是鞋蓋的輪廓線J10。如果把鞋蓋線和圍條線重合在一起,在圖(b)中就會看到兩線之間的工藝蹺,已用陰影表示出來。
如何沿著直線描畫復制板呢?經驗的旋轉法有多種,描畫復制板時采用保持背中線長度不變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畫出一條直線作背中線,并定出前端點。
(2)半面板的前頭對準前尖點,比齊第一段背中線,描畫出第一段下口輪廓線。
(3)復制板的背中線沿著剛才的接觸點向后旋轉,比齊第二段背中線,再描畫出第二段下口輪廓線。
(4)依此類推,陸續旋轉復制板、陸續描畫,直至比對到復制板尾端止,見圖2-1-4。
如圖所示,圖(a)是描畫復制板的過程,描畫出的下口輪廓可能不圓滑,要進行最后的修整。這樣做的目的是保持鞋蓋的寬度不變、背中線的長度不變。
圖(b)是利用復制幫設計圍條和鞋蓋的輪廓線,圍條的背中線是曲線。鞋蓋的背中線是直線,分別描畫后就能得到圍條與鞋蓋的部件輪廓,這是一種雙線取蹺法。
那么描畫出的鞋蓋下口長度有變化嗎?肯定有變化,而且是變短了。要不要把長度補充上去?千萬不要補充長度!那么下口變短如何接幫?在制鞋工藝中我們已經知道了蹺鑲,鑲接時把下口稍微拉伸,就能與圍條鑲接上。由于鞋蓋下口的拉伸,使鞋蓋的背中線略有彎曲,正好符合楦面的馬鞍形曲面,達到伏楦的目的。通常鞋蓋部件采用橫向下料,可以順利達到鑲接的目的。
現在已經清楚:沿著直線描畫可以得到鞋蓋輪廓線,沿著背中曲線描畫可以得到圍條輪廓線。也就是說描鞋蓋輪廓和描圍條輪廓是按照兩條不同的背中線來操作的,這就是后面要講到的利用兩條背中線來進行圍蓋鞋的設計,叫作“雙線取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