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高筒男靴框架圖常用外耳式框架表示,架設框架圖的方法與半封閉式框架圖相同,但是選擇的數據有區別。
開放式筒靴框架圖的腳腕尺寸要選擇開放式結構的數據。先以男靴為例說明。
如圖5-3-5所示:
腳腕高(T1) 130 腳腕寬125
腿肚高(T2) 305 腿肚寬185
膝下高(T3) 390 膝下寬175
其中腳腕寬度選用開放式結構的數據
利用直角坐標、三點定位先確定半面板的方位,然后在豎軸上分別截出腳腕、腿肚和膝下的高度。注意腳腕的寬度變瘦,因為外耳式鞋的開閉功能較大。
作出后弧線,定出T點,向前量出腳腕的寬度定T1點。一般的T1點不會超過E點的控制線(虛線)。
找到T1點后,應該讓靴筒上端前傾,到達E線位置,作為靴筒的前寬線。
自靴筒前寬線分別向后量取腿肚寬度和膝下寬度。先用直線連接3個寬度尺寸,然后改為圓弧曲線。在腿肚的上下都是凸起的圓弧狀,在腿肚與腳腕距離的一半位置往下,才能改變方向。后弧的連接要光滑、順暢、優美。腳腕位置的凹度會大于單側拉鏈靴。
筒口前端高出lOmm,設計成圓弧狀,筒口有里外懷的區別。
靴筒的前寬線向下順次連出外耳的形狀。
外耳式高筒男靴框架圖是用來控制腳腕尺寸較小時的設計圖,同樣可以設計內耳式筒靴。
1.外耳式高筒男靴設計圖
如圖5-3-6所示,利用開放式框架圖可以直接設計外耳式高筒靴。靴筒有護眼條、護口條、后筋條、以及后包跟等部件。鞋眼位有15個,下邊用氣眼裝配,上邊用鞋勾裝配。
選取的設計參數如下:
T1 高130/寬120~125
T2 高305/寬185
T3 高360/寬175
先把高筒靴的框架圖作好,設計出靴筒的前輪廓線、找到膝下寬度和腿肚寬度,設計出后弧輪廓線和筒口輪廓線。
注意,靴筒的高度選用360mm,與腿肚寬度線接近。在膝下寬度和腿肚寬度的尺寸都不變時,會覺得筒口收縮過緊,可以適當加寬膝下寬度量,使靴筒上下比例和諧。
同樣在腳腕選取120mm設計時,如果后弧感覺過窄,也可以適當調節加寬5mm左右。在不影響穿著的
情況下盡量滿足外形美的要求。
設計鞋舌的長度仍然以眼位線為基準,鞋舌的后端取值較寬,可達50~60mm。
利用定位取蹺設計前幫部件。設計后包跟輪廓。其它的設計同前。
2.內耳式高筒女靴的設計
設計內耳式高筒女靴要先畫出開放式框架圖。
如圖5-3-7所示,這是利用外耳式結構表示的框架圖,設計內耳式筒靴時只需要稍加改動即可。相關數據如下:
腳腕高(T1) 120 腳腕寬115
腿肚高(T2) 280 腿肚寬165
膝下高(T3)360 膝下寬155
其中腳腕寬度選用開放式結構的數據。
內耳式高筒女靴設計圖見圖5-3-8。
選取的設計參數如下:
T1 高120/寬115
T2 高280/寬165
T3 高330/寬155
其中的T尺寸有調整。
如圖5-3-8所示,去掉外耳式結構特征,自靴筒致腳背連接一條流暢的曲線為內耳式靴筒前寬線。然后按照三節頭鞋的設計方法繪出前包頭與長中幫的結構。在后端分割出后包跟部件。
靴筒的上端有里外懷的區別,后端與后弧線順連。由于靴筒高度很接近于腿肚高度,適當加寬筒口寬度,使上下協調。
前端的寬度線略向內傾斜。設計出護口條部件,定出11個眼位和假線位置。其中腳腕以上的眼位間距適當加大。
鞋舌比較長,圖中以斷開線形式表達。鞋舌長度以眼位線長度為基準,后端要適當加寬,防止晃動錯位。
其它的設計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