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學生反應,說自己從小穿著又肥又大的校服長大,甚至連性別都快模糊了,希望推進校服改革,讓學生們穿上自己喜歡的校服。記者就此進行調查。據了解,目前,我市絕大多數中小學的校服款式以寬松型的運動服為主,夏裝為短袖配長褲,冬裝是長袖長褲。部分學生和家長認為這樣的校服款式過于呆板而且不夠實用,希望能有所革新,但也有家長認為校服的款式并不重要,面料好,孩子穿得舒服就夠了。校服,究竟該不該改?該如何改?
學生:想說愛你不容易
你喜歡你們學校的校服嗎?記者以此問題采訪了來自不同學校的十來位學生,有的學生對于校服不盡滿意,“冬服太薄了,根本無法保暖。”、“全套都是白色的,很容易臟”、“松松垮垮的,像編織袋一樣”……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私自修改校服或請裁縫重做是不少對校服款式或質量不滿意的學生的慣常做法。在潮陽區的中興市場內,有好幾家專門店專門為此類學生服務。其中一家店的裁縫告訴記者,她的店開了近十年,主要顧客都是學生,“以前流行喇叭褲的時候,他們就讓我把校服褲做成喇叭褲,現在流行窄腳褲,他們就要求把褲腳收窄。”
據介紹,也有些學生因為學校的校服質量不好,請裁縫重做一套同款式但布料不同的校服。“我們學校發的夏裝上衣不透氣,褲子又太厚,穿起來熱死了。”潮陽區一位高二學生告訴記者,“我高一剛軍訓完就找裁縫重新做了兩套布料好點的校服,我們班很多家里經濟比較好的同學都是這么做的。”
家長老師:應注重簡樸舒適
“現在有些學生,穿校服是為了應付值日生的檢查,一進校門,就到廁所換上自己的衣服。”金平區一中學的姚老師認為,與其和學生在校服上打“游擊戰”,不如在校服的設計方面多聽聽學生的意見,這樣子學生樂意穿,學校也不用監督得那么費力。
也有老師提出了不同意見。“我個人認為,在學校穿統一的校服主要是給人整齊、干凈的感覺,校服的款式還是應簡樸一點,沒必要考慮太多的流行因素。”市十二中的孫老師說。家長王先生和孫老師有同樣看法,“學生嘛,學習最重要,穿得那么時尚漂亮,不是給他們的‘早戀’添柴點火么?”
據悉,近年來有部分學校試著對校服進行改革,但考慮到校服的成本等各種原因,更多的只是進行材質和顏色的改變,在款式方面變化不大。
“學生們在校期間經常要上體育課或參加體育活動,款式如果太過文雅拘謹,就不能用于體育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們還得換上運動服,既增加學生的負擔,又不能做到全校學生著裝統一。”市僑中的一位老師說。
政協委員:
跟著時代和個性走
市政協委員林勤芝一直很關注學生的校服。他認為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自身形象是十分關注的,服裝是形象的一個重要方面,但目前我市多數學校的校服款式陳舊,抑制了學生對美的追求,也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校服設計上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男生校服應陽剛帥氣,女生校服應嫻雅可愛,這樣既能幫助中學生樹立健康的性別意識,又能提高新一代年輕人的審美水平。”
林勤芝建議我市像南京一樣舉辦一場校服發布會,“讓學生和家長們看看,校服其實也可以很時尚,很漂亮的。”同時,他還建議校方應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使校服的購買工作公開化、平等化,來化解家長一直以來對于校服價格的誤解。“學校和家長應共同為校服的改革出一份力,讓學生能高興地、自愿地穿上屬于自己學生時代的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