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指出,“十二五”規劃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同時圍繞這一主線實施,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重要支撐,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重要著力點,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大動力。“建議”對堅持走中國特色新興工業化道路作出新的闡述,“必須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根據科技進步新趨勢,發揮我國產業在全球經濟中的比較優勢,發展結構優化、技術進步、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為貫徹中央對“十二五”規劃建議的精神,認真總結全行業“十一五”規劃的經驗和成績,綜合判斷行業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促進全行業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科學把握規律,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矛盾,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我國紡織工業由大變強的現代化建設,完成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賦予紡織工業的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任務,特編寫《紡織工業“十二五”科技進步綱要》。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紡織工業取得長足發展,科技進步發揮了根本性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十一五”期間,圍繞“十一五”《紡織工業科技進步發展綱要》部署的目標和任務,全行業科技進步速度加快,自主創新能力迅速提升,開展了大量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產業化推廣工作,以自主創新的工藝、技術、裝備為主體的發展速度加快,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明顯增強,節能減排取得較大進步,紡織工業勞動生產率和國際競爭力大幅提高,有效支撐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行業由大變強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世情、國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紡織工業的發展和提升仍面臨著國際、國內難得的歷史機遇,同時又要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使全球經濟發展方式發生深刻變革,科技創新孕育新的突破,綠色、智能和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新的重要趨勢,發展的外部環境將更趨復雜,搶占紡織工業新的科技制高點將成為世界各國間新的競爭焦點。我國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經濟結構轉型加快,市場需求潛力巨大,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完全有條件推進紡織工業由大變強。同時,必須清楚地看到,我國紡織工業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集中力量推進行業技術進步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建設現代紡織產業體系。
本世紀初,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根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任務,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紡織強國的宏偉目標。未來五到十年,將是我國紡織工業向強國目標全面沖刺的關鍵時期,加快科技進步,實現紡織科技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并以此為支撐轉變發展方式,是實現2020年紡織強國目標的根本途徑。
《紡織工業“十二五”科技進步綱要》包括主體文本和攻關、推廣項目附件兩個,即“十二五”紡織工業科技攻關及產業化項目、先進適用技術推廣項目。“綱要”中所提出的“十二五”期間行業科技進步發展目標、重點任務以及附件1、2中所列的50項攻關目錄和110項推廣目錄,是根據世界紡織工業技術進步的總趨勢結合我國紡織業由大變強的客觀需要以及“十一五”科技進步成果作出的歸納,今后將根據行業發展實際及項目進展定期進行動態補充和調整,對附件1中完成產業化研發的項目成果將及時加以推廣應用,以有效促進行業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