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經歷原始共同生活時的人類,在衣服上不存在個人差別,過著極其平穩的生活。從紀元前3000年左右開始,隨著一人統治的歷史的展開,在解除了原始共同體的同時,產生了階級分裂。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富有者和貧困者之間的差別在衣服上就表現了出來。時代的權威者和富有者。以穿上代表那個時代的高價衣服,來象征他們的權威。從服裝史上可以看到,每個時代權威者的服裝都是以主體形式羅列,原因就在于此吧。與此不同的是,古代的女子服也很華麗。但是經過裝飾的女性又是男子的從屬物。這也是通過衣服來加強性的魅力誘惑的手段之一。
衣服的樣式,直接同生活目的相結合而確立下去。例如,根據氣候、風土(南方、北方)的色調就被選擇出來。用于衣服的素材,是決定衣服形態的重要因素。在古時,是用本國生產的素材制作衣服的。隨著民族交流,導入了多樣的隸材,隨之也誕生了新的衣服形態。
中世紀的拜占庭(公元330—1453)和哥特(13世紀—15世紀)等時期的華麗衣服,就是利用進口的絹織物而誕生的衣服形態。由于導入了各式各樣的素材,衣服也向著多樣化發展。同時,這種高貴的衣服,作為貴族中心的美的裝束,也裝飾著他們的歷史。另一方面,勞動者所需求的衣服很樸素,目的在于尋求衣服的機能性。也就是說,衣服適合于生活目的的行動來確定衣服的樣式。因而,穿著這些衣服的民族,也具有各自的特征。并且他們的性格、特性,也在那個時代的衣服上被明顯地表現出來。
青銅器時代的局爾曼民族,是粗野的民族。他們的著裝很符合他們的性格。再有古希臘人,以麻作素材,依據高度的意識美,表現出了纏卷衣的美感。具有傳統造型和豐富創造性的希臘服裝,從古及今經歷了千錘百煉。
衣服發展的另一個原因是具有“時代性”。舉一個例子,以基?督教為背景,發展的中世紀文化,對衣服及裝飾品具有很大影響。對于神的信仰p表現在面向天空的教會建筑的塔頂。表示塔頂的銳角,又反映在延伸成細長圓錐形的帽子的形體上,再就表現在光輝耀眼的衣服的素材和形狀上了。如果撇開了基督教,也就不會深刻理解當時的服飾特征及其發展了。
從基督教的盲從解放出來,迎來了文藝復興時期。文藝復興,是人類的再生運動。這個時代,男女衣服在性差上有著明顯的進展,確立了女性的緊身內衣,這種內衣可以補正、固定女子的體型,使女子特有的體型通過衣服表現出來。以后,以此為基礎,制作出了具有造型風格的衣服。并且,又及時地同先進的素材相結合,衣服的設計與技術,也從近世紀開始向近代轉化,翻開了服裝史上光輝的一頁。在16世紀。18世紀中制作出來的優秀貴族服裝,具有循環性,又被現代生活所再生。這個事實,如果翻閱一下服裝史,就會很清楚。像前面說過的,衣服的發展是在各種原因中誕生的,有發展、有滅亡,以時代的充實內容為基礎再次復興等,才使發展和變遷延續到現在。
現代的日本衣服,大多數是在西洋衣服的變遷過程中被引進來的。相對于和服來說簡稱洋服。完全進入到生活中的時候,要上溯到大約100年前。明治16年(1883年),作為日本政府的社交機關,設立了具有歐洲風格建筑的“鹿鳴館”,并且專門進口了西洋服裝在這里穿用,是當時以上層和貴族階級為對象的極其高級的社交服。“鹿嗚館”的名稱也來自衣服的形狀“hustle stvle”。
另外,皇宮中的女子服采用洋服的時候,是在明治19年(1886年)。以后,開始穿用洋服的女性在逐漸增加。迎來了20世紀以后,在世界范圍內女性明顯地加入了社會活動,對于適合于新生活的、具有機能性的衣服的欲求,也更強烈。經過一個世紀的努力,終于形成如今獨樹一幟的流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