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綸 polyurethane
氨綸是聚氨基甲酸酯纖維的簡稱,是一種彈性纖維。Spandex譯名"斯潘德克斯",是一種彈性纖維,學名聚氨酯纖維(Polyurethane),簡寫(PU)。中國大陸稱為"氨綸",它具有高度彈性,能夠拉長6~7倍,但隨張力的消失能迅速恢復到初始狀態,其分子結構為一個像鏈狀的、柔軟及可伸長性的聚氨基甲酸酯,通過與硬鏈段連接在一起而增強其特性。彈性纖維分為兩類:一類為聚酯鏈類;一為聚醚鏈類。聚酯類彈性纖維抗氧化、抗油性較強;聚醚類彈性纖維防霉性,抗洗滌劑較好。
簡介
化學纖維是指那些以天然或者合成的高聚合物為原料,經過化學方法加工制造出來的纖維,它可以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兩大類。人造纖維有兩種,即人造纖維素纖維(如粘膠纖維,富強纖維等)和人造蛋白質纖維(如大豆纖維,花生纖維等),而合成纖維的陣營比較龐大,有聚酯纖維(即滌綸),聚酰胺纖維(錦綸6,錦綸66等),聚丙烯腈纖維(腈綸),聚乙烯醇縮甲醛纖維(維綸),聚丙烯纖維(丙綸),聚氯乙烯纖維(氯綸),聚氨基甲酸酯纖維(氨綸)。組成物質含有85%以上組分的聚氨基甲酸酯,商品名稱有萊卡(Lycra、美國、英國、荷蘭、加拿大、巴西)、尼奧綸(Neolon、日本)、多拉斯坦(Dorlastan、德國)等。
氨綸共有兩個品種,一種是由芳香雙異氰酸酯和含有羥基的聚酯鏈段的鑲嵌共聚物(簡稱聚酯型氨綸),另一種是由芳香雙異氰酸酯與含有羥基的聚醚鏈段鑲嵌共聚物(簡稱聚醚型氨綸)。氨綸纖維與彈力聚烯烴纖維和彈力復合纖維統稱彈力纖維。
物理特性
具有高斷裂伸長(400%以上) 、低模量和高彈性回復率 的合成纖維。多嵌段聚氨酯纖維的中國商品名稱。又稱彈性纖維。氨綸具有高延伸性(500%~700%)、低彈性模量(200%伸長,0.04~0.12克/旦)和高彈性回復率( 200%伸長 ,95%~99%)。除強度較大外,其他物理機械性能與天然乳膠絲十分相似。它比乳膠絲更耐化學降解,具有中等的熱穩定性 ,軟化溫度約在200℃以上 。用于合成纖維和天然纖維的大多數染料和整理劑,也適用于氨綸的染色和整理。氨綸耐汗、耐海水并耐各種干洗劑和大多數防曬油。長期暴露在日光下或在氯漂白劑中也會退色,但退色程度隨氨綸的類型而不同,差異很大。
氨綸纖維所以具有如此高的彈力是因為它的高分子鏈是由低熔點、無定型的"軟"鏈段為母體和嵌在其中的高熔點、結晶的"硬"鏈段所組成。柔性鏈段分子鏈間以一定的交聯形成一定的網狀結構,由于分子鏈間相互作用力小,可以自由伸縮,造成大的伸長性能。剛性鏈段分子鏈結合力比較大,分子鏈不會無限制地伸長,造成高的回彈性。氡綸長絲的橫截面大部分為狗骨形(dog-bone-shaped)也有一些長絲表面光滑或呈鋸齒狀。斷裂強度在所有紡織纖維中是最低的,只有0.44~0.88CN/dtex(聚醚型的強度要高于聚酯型)。吸濕范圍較小,一般為0.3-1.2%(復絲吸濕率要比單絲稍高些)。耐熱性視品種不同而有較大差異,大多數纖維在90~150℃范圍內短時間存放,纖維不會受到損傷,安全熨燙溫度為150℃以下,可以加溫干擾與濕洗。染色性能較優,可染成各種頓色,染料對纖維親和力強,可適應絕大多數品種的染料,并具有較好的耐化學性,耐大多數的酸堿、化學藥劑、有機溶劑、干洗劑和漂白劑,以及耐日曬和風雪,但不耐氧化物,易使纖維變黃與強力降低。
氨綸一般不單獨使用,而是少量地摻入織物中。這種纖維既具有橡膠性能又具有纖維的性能,多數用于以氨綸為芯紗的包芯紗,稱為彈力包芯紗,這種紗的主要特點,一是可獲得良好的手感與外觀,以天然纖維組成的外纖維吸濕性好;二是只用1-10%的氨綸長絲就可生產出優質的彈力紗;三是彈性百分率控制范圍從10%到20%,能根據產品的用途,選擇不同的彈性值。易于紡制25~2500旦不同粗細的絲,因此廣泛被用來制作彈性編織物,如襪口 、家具罩、滑雪衣、運動服、醫療織物、帶類、軍需裝備、宇航服的彈性部分等。隨著人們對織物提出新的要求,如重量輕、穿著舒適合身、質地柔軟等,低纖度氨綸織物在合成纖維織物中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大。 也有用氨綸裸體絲和氨綸與其它纖維合并加捻而成的加捻絲,主要用于各種經編、緯編織物,機織物和彈性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