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向中西部轉移,不僅是廠房設備等硬件條件轉移,更是管理、制度、企業文化等軟件的轉移。企業不但要將先進生產技術、管理經驗帶到西部,更要以人為本、和諧企業的理念帶到西部。重視社會責任,這是保持產業持續競爭力的關鍵。”在日前召開的2011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年會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張莉大聲疾呼。
產業轉移已成為“十一五”時期紡織業發展的鮮明特征。一方面,中西部地區的投資比重大幅提升。到2010年,我國中部地區投資總額占全國比重要比2005年提高了20.55個百分點,東部地區則大幅下降20多個百分點。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區的行業貢獻度也明顯提高。2005年至2010年,中部地區產值年均增速達27.22%,西部地區達到26.30%,都比東部地區高出10多個百分點。
伴隨著產業轉移,紡織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腳步也沒有放慢。
改善工人待遇,企業要享受成本優勢,又要培養后發能力。北京銅牛股份有限公司在甘肅建廠的同時,選拔百余名農民工代表進京培訓,除了學技術,更多的是感受企業文化。“甘肅工廠與北京銅牛分工不同,但文化一致。既然西部勞動力熟練程度低,對現代管理還比較陌生,那么企業就應投入更多人、財、物,去提高勞動者素質。”北京銅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谷哲昭說,“讓農村剩余勞動力轉變為真正的產業工人,離土不離鄉,有穩定的收入,也有完美的家庭,這就是企業最基礎的社會責任。”
環保標準不降,企業要享受資源優勢,更要創造和諧環境。2007年起,浙江富麗達集團在新疆投資的兩個年產20萬噸粘膠短纖項目相繼啟動。與此同時,總投資2.1億元的30萬噸硫磺加廢氣制硫酸項目也在第一時間配套,可以一次性收集全部廢氣。“對我們來說,在新疆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和浙江沒有區別。我們不僅會關心環境保護,還會針對少數民族職工的風俗習慣,打造和諧的用工環境。”富麗達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錢玨美說。
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認為,地區發展不平衡是中國基本國情,在產業轉移過程中,企業應從資源環境、企業管理、民族關系、社會發展等角度,不斷創新方式,提高履行社會責任的可操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