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第二屆“華孚杯”色紡時尚設計大賽初評在北京798藝術區舉行。本屆大賽自2011年5月19日啟動以來,吸引了來自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100多所院校師生和服裝設計師的積極參與,共收到參賽作品380份。經評委們認真評比,共有25組作品入圍決賽,屆時將亮相中國國際時裝周。
評委由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鄒游設計工作室設計總監鄒游,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呂越時裝設計師工作室設計總監呂越,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任李斌紅,“金頂獎”設計師武學偉和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任淑賢組成,強大的評委陣容突顯大賽高水準與權威性。
評委和主辦方對本屆參賽作品均給予了較高評價,連續兩年擔當評委的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任淑賢,對今年的參賽作品有很直觀的感受:“明顯感覺這屆好得多,成熟了些,選手們能將色紡紗的特性表現出來。”任淑賢認為,這主要得益于組委會在高校的大力推廣。
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呂越時裝設計師工作室設計總監呂越也感同身受:“稿件上的設計符合色紡紗規律,色彩、手法也運用得越來越豐富,這與選手對色紡紗了解更深入有關。”呂越也是第二次擔綱“華孚杯”色紡時尚設計大賽初評評委。
華孚色紡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系統副總監胡英杰介紹,有一位選手去年和今年都參加了大賽,他比較上心,今年特意到華孚的工廠待了一段時間了解色紡紗的生產工藝,這樣設計時就做到了胸中有丘壑,此次沒有懸念地入圍了決賽。
從大賽組織的角度來看,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任李斌紅認為,上一屆覺得需要完善的地方,這一屆都改善了,提供的材質也比上一屆豐富很多,讓選手們有了更多演繹的方式。同時,李斌紅還認為從源頭發起大賽比單純的服裝設計大賽,更容易發掘對行業的推動意義,在全球經濟復蘇還處于觀望階段的當下,在棉價大幅回落的現在,企業要擺脫價格競爭,向價值競爭轉變。其中,提供信息服務就是價值競爭的一種手段,用色紡紗設計的服裝作品無疑會對采購商帶來一些產品開發方面的靈感,從而推動整個時尚產業鏈。
由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和華孚色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華孚杯”色紡時尚設計大賽今年已是第二屆,以“色紡時尚的源動力——來自源頭的夢幻”為主題。大賽繼續堅持定位挖掘色紡紗時尚生活方式,塑造色紡紗服飾文化內涵,引領2012春夏休閑時裝流行風潮。主辦方在第一屆大賽的基礎上引進紡織原料、紡織面料開發企業、知名院校等協辦單位,打通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以更為完善的集合創新引導色紡時尚向縱深進行,給參賽選手提供更多和更豐富的組合研發,讓創意借助技術研發真正實現貫通源頭到終端的創新時尚模式。
據了解,大賽25位入圍選手將于今年10月下旬攜作品成衣參加中國國際時裝周2012春夏系列發布期間在北京舉行的決賽及頒獎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