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隔三年就會有人跳出來指點乾坤般地評價“Haute couture(高級訂制服)已死。”以前我總嗤之以鼻,要是那么容易死,人類就不用前進了。可是,當我為了本期的專欄絞盡腦汁卻想不出任何關于時裝本質的話題,滿腦子盡是團購或者限時特賣對品牌的影響之類的營銷話題。我不禁發問,難道不僅是Haute couture已死,而是整個couture工業已進入瀕死的狀態?至少是休克。
一向口沒遮攔的時裝設計師Azzedine Ala?a在評論John Galliano事件時,順便描述了他所觀察到當下的怪現象:“現在的時尚界,一味地強調速度,技藝越來越變得微不足道,這不是時尚的本質。在這種環境下,設計師們如何能夠發揮創造力呢?這對于年輕設計師來說非常困難,而那些相對成熟的設計師開始酗酒、濫用藥物。這個體系已經變得越來越有問題了,帶給我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一味地強調速度和更多系列對于時尚界不是一件好事。”
時裝當以時裝為本,而不該以市場營銷活動為本。John Galliano的天才之處在于他將乞丐式的破爛風格搬到了時裝舞臺最華麗的篇章中,而今天的設計師卻將平庸的設計放在精美的包裝中、在精心策劃的活動中展示給世人。
生于網絡的時代的設計師各個天生公關高手,知道市場營銷是一條功成名就的捷徑,如得網絡助力尤是。在急于求成的心態之下鮮有人沉下心來專營設計,所以他們都以三年一輪的速度被淘汰了。沒關系,一時成名總比一世無名就好。對于他們來說almost famous就已經足夠了,其實他們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重。
而那些老資格的設計師面對網絡時代的消費者也顯得力不從心。當Miuccia Prada這位時裝領袖級別的人物看到自己和因Lady Gaga而一炮走紅、從造型師轉型到設計師的Nicola Formichetti一同出現在WWD的封面時心中是怎樣的五味雜陳。以她今日的地位去綁一位明星實在沒必要,于是轉頭從金融領域中著手、將品牌帶入香港上市。至于其最新的2012春夏男裝系列,許多評論家都想用“可笑”來形容。
至于Ala?a所提到速度的問題,無論是fast fashion品牌還是Chanel這樣的一線品牌都面臨。對于前者來說除了要做到幾乎每周都要推出新品之外,還要推出諸如綠色系列、復古系列、慈善系列等等名目繁多的系列,恐怕市場營銷的性質要大于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設計的目的。而對于后者來說更是如此,除了一年兩次的正常時裝秀之外還有度假和早春等系列,高級訂制之外還有成衣,成衣中又有基本系列和時髦系列,偶遇特別紀念日還要出個限量系列。可你看新聞報道,只見品牌不停在全球開店,從沙漠到小島都有登陸,卻不見有人有品牌說自己的設計隊伍在擴大。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之下,必定會影響到設計質量。
最近,編輯們紛紛抱怨我的專欄總是和網絡有關,覺得不夠深層次。沒辦法,誰讓所有的設計師都盯著網絡做文章呢!不是在網上搞個秀場直播就是在設計中假裝融入網絡的概念,Dolce & Gabbana 2012春夏男裝系列,明明是漁網(fishnet)卻偏要說靈感來自(internet),這個插電和不插電版本根本風馬牛不相及。其實,我很愿意贊頌將英國畫家David Hockney的色調演化成時裝的設計師們,更希望能用“超越Coco Chanel,把這個消息告訴Madame Vionnet”這樣的詩歌體來描述拔尖的新銳設計師。只是休克之中的時裝界何時能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