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各行各業北上發展成風,不少香港本土設計師仍誓言扎根香港。這群設計師不具備“衣著另類、性格古怪﹑不愛逢迎、與大眾格格不入”等“藝術家脾氣”,但掌握商業規則,懂得為藝術謀取“夾縫生存”的空間。
百分百“香港制造”的設計師Maysum,就是其中一位“穿正裝”的藝術家。色彩絢麗的作品幷未能助她一步登天;深諳商業規則,卻為她的創意設計贏取植樹秀、資生堂、莎莎等商業品牌的“跨界”青睞,創作出許多充滿玩味的化妝設計作品。入行僅6年的她,已成功創立了“嘩哈哈”(Wahahafactory)品牌,晉升為星級化妝師兼媒體創作人。
“不可以太過藝術家脾氣。”曾與多家商業品牌合作的MaySum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曾任職時尚雜志記者的經歷,使她比其他藝術家看得更“透”——“團隊很重要,必須懂得尊重彼此。”
Maysum不諱言自己曾在“闖蕩”中碰壁。有一次為某品牌做形象策劃,她提出加入特別的設計元素,但商家強調“預算已定”,又多次指“在這方面不應該花費那么多錢”。
Maysum說,藝術家“穿正裝”并不意味著藝術對商業“妥協”。以往,能在香港“活得滋潤”的品牌公司大多金錢至上。然而,近幾年,隨著特區政府將文化創意產業納入“六大優勢產業”,香港本土設計越來越受重視,商業大牌也都開始尋找獨特的設計,為商品鍍一層“文化藝術”外包。
“現在好多brand(品牌)都愿意投放資源支持設計師和藝術家……該堅持的時候就要堅持,用自己的風格去做好想做的事情。”Maysum非常懂得拿捏商業價值與藝術創作之間的“平衡點”,努力做到“不失不過”。她提醒“有脾氣”的同行,在與人合作時就不要太頑固,“不要忘記自己是在幫別人做設計”。
香港當局對本土創意的支援,讓Maysum心懷感激。香港貿易發展局成立“香港·設計廊”至今已有20年,在每月接待超過6萬名香港以至全球的訪客的香港會展中心和香港國際機場,為香港本土創意設計留出固定的展現空間。
本月起至8月1日,Maysum歷年的原創插畫﹑創意化妝品﹑精選飾物,獲機會以個人展方式進駐“香港·設計廊”。當日的展廳更像是一個賣場,除特定的幾件非賣品,其他的創意品都明碼標價待售。從公仔、首飾、鐘表到服裝、手袋,甚至還有時興的iPhone及iPad的保護套。公司還推出“優惠價200元購買原價700元的福袋”的促銷策略,打得一手好“算盤”。
紅透半邊天的卡通小豬“麥兜”,本土插畫家及作詞家小克的《聾貓》系列作品,以及為“香港·設計廊”響頭炮的Carrie Chow產品……與Maysum的作品一同在“設計廊”中發售的本土創意,不少已經打響了“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