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市民會發現,繼今年4月份漲價后,國內運動品牌新一輪“集體”漲價已悄然開始。記者昨日走訪省城多家運動用品城發現,李寧等國產運動品牌新款運動鞋已漲價,一雙運動鞋最高上漲百元。業內人士表示,即將上市的秋冬運動服漲價趨勢已定。
一雙運動鞋最高漲近百元
據了解,近日,李寧公司宣布,第四季度鞋產品價格將上漲7.8%,服裝將上漲17.9%,而在此前,特步、匹克等國內運動品牌同樣將提價一到兩成。
昨天早上,記者來到步行街騰百運動城,在李寧專柜,店員告訴記者,“從最近上的新貨來看,確實漲了,而且還漲了不少。 ”該店員拿起一雙今年的新款運動鞋告訴記者,“以往我們店里最貴的籃球鞋售價為499元,今年這雙新款運動鞋一到,定價就是549元,與以前的運動鞋相比漲了近百元。 ”
“這款鞋我們以前的售價為349元,但這批補的貨售價則調整為399元。 ”店員又拿起另一雙運動鞋向記者說。
秋冬運動裝漲勢已定
記者發現,李寧、安踏、特步等國內品牌,都打出了極具吸引力的促銷活動。其中,安踏店內“3件6折、2件7折”;361°則是“花100購200”5折活動;李寧除個別新款外,“全場7.5折”。
在步行街361°專賣店,店員告訴記者,“現在打折的都是夏款和以前的老款,秋款還沒有上,秋款肯定還會漲價的”。而李寧專賣店店員也告訴記者,“從現在上的部分新款商品來看,秋裝的價格肯定會漲的。現在打折的部分都是夏裝,秋裝還未到。 ”集體漲價為哪般?
盡管國產運動品牌企業均聲稱漲價源于成本壓力,“不得已而為之”,但這種“登高一呼,應者云集”式的全行業漲價還是令消費者“很受傷”。消費者不禁疑問:各家企業漲價何以如此“步調一致”?
不少品牌堅持“成本推動說”,稱受到原材料、人力、商業地產推動的門店租金上漲等成本因素導致企業利潤率低迷,不得不通過提價緩解企業壓力。
市民或更傾向“洋品牌”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對于本次國產體育品牌漲價,省城很多消費者并不買賬。不少市民都表示,國內五大品牌的集體漲價無疑會影響其選擇方向。
據介紹,目前國產運動品牌的價格主要集中在300元-500元之間,此次提價,消費者將在其鞋、衣服上每件(雙)平均多支出50元以上,價格將開始逼近耐克、阿迪600元左右的價格下限。合工大副教授張鑫認為,國內外品牌價格日益接近,這有可能會分流一些市民轉向購買洋品牌。
幾大國產體育品牌連續上調價格的消息爆出后,消費者以“五大巨頭”的廣告語為藍本,在微博、論壇上調侃戲謔,稱李寧是“漲價皆有可能”;安踏“提價永不止步”;特步“讓標價與眾不同”;361°則是“多‘一塊’熱愛”;匹克則是“我能,漲價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