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紅軍,人們自然會想起那灰色的、綴有紅五星的小八角帽和灰色的軍裝。
那是紅軍的象征,它伴隨著紅軍順利地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人們還會想起《西行漫記》的作者埃德加·斯諾在延安給***拍攝的那幅戴八角帽、穿灰布軍裝的著名照片。文獻記載和史料表明,周恩來、朱德、彭德懷、***長征后也是戴這種帽子、穿這種服裝。即使是電影《紅色娘子軍》里的軍帽和軍裝也是按此設計的。這種服裝一直延續到抗日戰爭。
紅軍軍裝和小八角帽的設計者就是趙品三。
“紅軍的一枝筆”
趙品三是山西省榆次市西赫村人。他出身于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從小聰明過人。他11歲進私塾,14歲進山西省陽曲縣高等小學讀書,18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當時極為有名的山西太谷銘賢中學。在“五四”愛國運動的影響下,他接觸到馬列主義,從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1925年,趙品三加入中國***。他是榆次最早的黨員之一。1929年,他和程子華同志一起組織了近代史上有名的“大冶兵暴”。1931年11月,趙品三被任命為中央紅軍學校俱樂部主任,后在中央工農民主**擔任教育部藝術局局長兼工農劇社總社長、中國工農紅軍大學(原中央紅軍學校)俱樂部主任。在延安時期,他擔任過西北青年救國會軍事部長、西北電影社社長、西北劇社主任、西北戰地服務團顧問。抗日戰爭期間,他曾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北方局秘書長等職。他主持創建了我軍第一個專業電影機構———延安電影社,組建了我軍第一個專業劇團———“八一”劇團。
趙品三是個多才多藝的人。在蘇區的3年中,他的藝術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他會編劇本,會當演員,會當導演。他是蘇區話劇運動的開拓者、領導者和實踐者。他主持成立了“八一”劇團,還經常擔任主角。他和李伯釗、伍修權、李克農、錢壯飛等人合演過《父與子》、《階級》等話劇。
1937年4月,趙品三來到延安擔任西北抗日社總社長,親自主演了《阿Q正傳》。此劇轟動了延安城。***、朱德、周恩來等許多中央領導都興致勃勃地觀看演出,并給予高度評價。《續西行漫記》的作者尼姆·韋爾斯在文章中多次寫到趙品三:“那有趣的農村無產者阿Q是劇社主任曹彬三(趙品三的音譯)扮演的。”并稱他是“武裝的藝術家”。
1938年4月,趙品三主持成立了西北電影社。他們拍攝了著名的《延安與八路軍》、《南泥灣》等劇目。
趙品三善治印。中央工農民主**和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機關的印章就是他刻的。瞿秋白對他的篆刻很賞識,常以印相贈。當時的中央蘇區,**和軍隊的許多文告、標語、牌匾的書寫大都是他的手筆。他被人們稱為“紅軍的一枝筆”。
為紅軍設計軍服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宣告成立。我軍專門培養紅軍指揮員的第一所正規高等軍事院校也建立起來。當時,紅軍剛剛進行完第3次反“圍剿”戰斗,全殲敵人3萬多人。部隊雖然疲勞,但士氣很高。趙品三從中央紅軍特別大學政治委員的崗位,調到中央紅軍學校任俱樂部主任。紅校的學員們大都是各部隊選送來的干部。由于戰爭,他們著裝很不統一,有穿工農裝的,有穿從戰利品中獲得的白軍服裝的,也有的穿打土豪分來的各色服裝。由于受“十月革命”的影響,還有一部分人頭戴列寧帽、身穿灰布紅軍服裝。這樣下去會影響部隊的整體形象。
剛剛從蘇聯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和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回國的劉伯承就任中革軍委總參謀長、瑞金衛戍區司令、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他看到學員們著裝雜亂,認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宣告成立,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后勤保障也已經具備,紅校的學生們代表紅軍形象,服裝應該統一。讓誰來承擔這個任務呢?當他得知趙品三是個多才多藝的人時,就把設計服裝的任務交給了他。
趙品三接到這個任務后,認真研究,精心設計。剛開始時他是仿照蘇聯紅軍軍服樣式設計的。蘇聯大部分地區與我國南方氣候有差別。趙品三開始設計的上衣是緊口套頭的,很不適合南方的氣候。后來他改為開襟敞口的,并綴上紅領章。軍帽仍用大八角式列寧帽。但因帽角太大,不適合中國人的臉型,趙品三就把軍帽改為“小八角”,帽中央綴一顆紅五角星。這樣紅帽徽、紅領章,很是莊嚴、威風。趙品三精心設計的軍服經過試穿后,得到了劉伯承的認可。他認為這套服裝美觀、大方、實用,就指示紅軍學校總務科長楊至誠給學員每人做一套。當紅軍學校學員們穿著新軍裝進行軍訓和出入瑞金城時,在各部隊引起不小轟動。大家紛紛制作穿著這種服裝。
從此,紅軍有了自己統一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