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現在比較時新的一個詞語——“生猛”,來形容這群剛剛完成三年服裝設計學業的年輕人。他們一行17人是上海—巴黎服裝學院的首屆本科畢業生,是一群愛創造美麗的生猛年輕人。為何生猛?因為他們愛把自己當作各種新事物的“試驗田”,因為他們敢“膽大包天”地向世界時尚潮流叫板,更因為他們個性突出、聰慧、毫無畏懼,對未來充滿希望。即使有人質疑:“三年15萬元的學費分明是在燒錢,你們畢業后是打算做無業游民,還是去七浦路倒A貨?”他們擺下臭臉之后,掉過頭去照樣“你說你的,我做我的”。
7月13日晚,17個生猛年輕人共同舉辦了一場名為“時尚多棱鏡”的畢業秀,從運動裝、休閑裝到晚禮服,整場秀展示了近80套服裝。雖然創意、剪裁、用色等各方面還比較稚嫩,但他們終究會成長,誰知道在這些孩子中,不會走出另一個喬治•阿瑪尼?正如他們所說的,Here'slookingatus!(就看我們的了!)
想擁有個人服裝品牌的“乖囡囡”李昱
喜愛的設計師:Dolce&Gabbana、Cavalli在許多人眼中,學藝術的孩子多半是叛逆的,殊不知,他們的叛逆僅限于沉默地面對父母,努力地不讓他們傷心,這一點他們可明白得很。六個耳洞、灰色美瞳、血紅指甲,80后的李昱,就是一個“討厭淑女”的上海乖囡。
“我只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服裝設計師,有自己的品牌。我知道要做到這一點,很難,但我每天都在努力。我很幸運,爸爸媽媽都很支持我。特別是爸爸,他不僅把愛美的天性遺傳給了我,在7歲時,他還拿著當時國內最有影響力的時尚雜志ELLE,教我認識世界服裝大牌,像Prada、Armani這些意大利著名品牌我早已經聽了、看了十幾年了。”
不想在郵局工作的“老班長”王濤
最喜愛的設計師:GiorgioArmani、AlexanderMcQueen他,戴著紳士帽,扎著發鬏,斜挎著背包,從主秀場、外場到后臺滿場地“飛”。好不容易“逮”到他,便自曝出個大內幕———“我是1971年出生的,今年已經35歲了,夠老吧?”在一班
80后出生的小鬼面前,王濤這個“老班長”偶爾也會“倚老賣老”地講一些他的陳年老事。
“1990年,我從四川南部的一個小縣城江安去西藏當兵,通信、文書、警衛,一過就是5年。退伍之后,去了重慶郵電學院讀書,1997年畢業后被分配到了當地的郵局工作,一干又是7年。我終于厭倦了,2004年我決定重拾小時候對服裝的迷戀,找回當時看法國影片《黑郁金香》時被宮廷華服吸引住的那份激動,所以我來到上海學服裝設計。我想我是個典型的雙子座,既喜歡GiorgioArmani的優雅、迎合市場,也喜歡AlexanderMcQueen的詭異、曲高和寡。”
學朋克教母做一個不被束縛的“精靈”戢雅竹
最喜愛的設計師:VivienneWestwood雅竹,好一個中國文藝腔的名字,與眼前這個女孩洋氣的外表稍有出入。3年前,雅竹已經是港資玩具廠的玩具服裝設計師,是服裝配飾部經理,是個性服裝店的老板娘。3年后,她只是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
“我欣賞VivienneWestwood,不僅因為她有四個聲名顯赫的頭銜———朋克教母、無**主義代表人士、女權主義先鋒斗士和女爵士,更是被她那種不被傳統束縛,勇于創新的個性所吸引。服裝就是一種表現自己個性的直接方式,裙下的吊襪帶代表了Westwood不循規蹈矩的個性,我想我也會找到自己的個性。而現在,只要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那就是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