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道營胡同里不足20平米的小鋪,到富民路上帶花園和露臺的三層小樓。短短兩年,獨立設計師品牌店“棟梁”的發展軌跡讓我們看到中國設計的真實希望。如何把本土設計師時裝賣出去?他們最有發言權。
B=記者 N=南朗 T=Tasha
B:是什么促使你們把新店開到上海?
T:過去我只是棟梁的一名顧客,去年底才成為其中一員,也就是那個時候,我們開始計劃在上海開店。我常常思考,為什么中國人不穿本土品牌的服裝,在時裝刊物上,我們常常看到本土設計師的身影,但他們的作品很少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鼓勵中國本土設計這一方面,北京已經有一個很好的趨勢了。而我自己生活在上海,這里是個更加接近時尚消費、快速文化的大中心,同樣也需要一個這樣的店存在。
B:對于棟梁來說,上海與北京有什么不同?
N:在上海新店里,我們以銷售北京設計師作品為主,而北京店里更多的是上海設計師的作品。北京設計師相對于上海起步較晚,許多新人的作品過去僅在北京銷售,我希望能夠將這些作品引入上海,讓更多人看到和買到。此外,棟梁也銷售廈門和廣州的設計師時裝,接下來還將有一位英籍華裔設計師加入我們。
最早獨立做設計師品牌的是上海人,在中國本土設計師中,上海人也占較大的比例。上海設計師大都是自己開店,這也反映出這里的市場比北京更成熟。開拓上海市場會更難一些,因為這里的精品店很多,競爭激烈,加上中國設計師品牌也是從上海起源的,很多消費者在多年前就開始關注,因此眼光會更挑剔。
B:什么樣的人樂于購買本土設計師時裝?
T:主要是從事藝術、文化、傳媒或廣告等工作,屬于泛文藝圈,還有對生活質量有所要求的白領。上海的消費者更清楚自己適合什么風格,他們有主見,于是我們必須有更好的東西呈現給他們。目前,上海店的產品風格與北京店的差不多,但以后會不斷調整。北京泛文藝圈人群特別多,上海則商業化程度更高。我們也希望設計師能夠設計出更多適合不同消費者的衣服,得到來自不同圈子人群的認可,這樣品牌與設計師的影響力也會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