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活雜志報道漢服 中國傳統服飾的真正代表★
一直以來,人們都誤認為唐裝、旗袍是中國傳統服飾,去年更有愛國學生當眾逼脫、焚燒漢服;但自從漢服運動在民間興起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到,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漢服才是中華燦爛服飾文化的代表。
最近,日本一雜志《Pocket Page》報道了廣州一家漢服專賣店,試圖向日本民眾澄清關于旗袍的誤解,并簡要介紹了正宗的中國傳統服飾——漢服。被報道的漢服商家是廣州的漢尚華蓮,店主是熱愛漢服3年多并一起致力于傳統服飾文化的葉迢若。葉迢若向記者介紹了接受日本記者采訪的經歷。
春節前夕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中國工作的日本記者石川小姐在北京路光明廣場發現了這家名叫“漢尚華蓮”的漢服店,面對那些美麗的大氣的衣裳,她一下子感到了震撼,那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讓她忍不住地要進去了解。店主葉迢若熱情地向其介紹了漢服概念、漢服基本特征,石川小姐這才了解到,漢服才是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而她過去曾認為的中國傳統服飾旗袍,其歷史竟不過百年。
今年2月,石川小姐對漢尚華蓮和葉迢若進行了正式的采訪,報道刊登在了日本《Pocket Page》周刊2011年3月第一期的“中國生活情報”版塊。其中介紹了漢服概念、漢服的價位等,并對這家漢服實體店進行了介紹。據了解,“漢尚華蓮”是目前廣州最大的一家漢服實體店,成立于2008年,現位于廣州繁華的商業地段北京路。2010年,廣東省電視臺《走出地鐵》欄目組曾對“漢尚華蓮”進行了專題報道。據該日本雜志介紹,該漢服商家的漢服價格在300-1800元不等,普通的在300元左右,而專門定制漢服則需要數千乃至更高。
葉迢若說,《Pocket Page》周刊主要是作為餐飲、料理店刊物,向日本民眾介紹中國的生活情報,相信通過這次的報道,能讓更多的國際友人了解到漢服這一優美、燦爛的傳統服飾文化。
石川小姐也表示,自己在中國工作,以前每年回日本前都要買旗袍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現在知道了原來中國的民族傳統服飾不是旗袍而是漢服,所以決定以后買漢服,向日本人介紹、宣傳漢服和中國傳統文化。
人們常說的“唐裝”,是在2001年上海APEC會議經各國元首穿著后流行起來的帶有滿清時代風格的中式服裝。而旗袍是帶有滿族風格、體現西式審美并采用西式剪裁的時裝。辛亥革命后,人們對旗裝進行西式改良,使滿族旗裝變成與西方裙服相類的具有現代意義的時裝,即旗袍,被看作中國服飾的典型,長期占據了中國民族服裝的地位,并使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在很多場合陷入尷尬的境地。
和服,即日本的民族服飾,19世紀末期前稱為吳服,這一稱謂源于中國三國時期。唐朝時期中國服裝傳入日本,對和服產生重大影響。由于中日文化交流,和服留下了中國漢服的深刻烙印。
漢服(Hanfu),指中國漢民族的傳統民族服飾,具有4000多年歷史,以華夏民族文化為基礎,通過歷史演化而具有獨特華夏民族文化風貌與性格。漢服的服飾制度和基本特征數千年都沒有根本改變。17世紀中葉,滿清統治者為削弱中國人之固有民族認同,殘酷推行滿洲發型和服裝,禁止漢服,史稱“剃發易服”。到2003年,才有中國人重新穿起漢服走上街頭,漢服運動由此如火如荼地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