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周期”下的養殖業三季報:高增長時代來臨?
養殖業三季度業績再度暴漲。
10月9日,溫氏股份發布銷售簡報,今年9月公司商品肉豬銷售均價增至28.73元/公斤,遠高于第三方機構調研的15元/公斤行業平均成本。
其同日發布的三季報預告顯示,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達59.5億元至61.5億元,遠高于上年同期的29億元。
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將終端消費領域的價格平衡打破,進而對雞、牛和羊等替代品產生了衍生影響。
“肉雞行業利潤主要集中在繁育環節,上半年雞苗價格曾創下每羽10元的高價。這兩天山東地區雞苗價格再刷新高,大廠價格已到11.2元/羽。”卓創資訊肉雞行業分析師劉曉瑩10月9日介紹。
在她看來,今年三季度肉雞行業能夠維持高景氣度,生豬價格大幅上漲引發的替代增量功不可沒,“只要豬肉價格維持高位,對肉雞行業需求端的支撐就不會消失。”
替代效應利好養雞業
天邦股份曾給出過一份非常詳細的成本樣本,“2018年8月份養殖完全成本為13.10元/公斤。”
不過,進入2019年后,養殖企業防疫、環保成本明顯增加。據卓創資訊調研,當前國內生豬行業平均成本在15元/公斤左右。
反觀價格端,今年前三個季度國內生豬銷售均價分別增至13.04公斤、15.55公斤和23.71元/公斤。
雖然存在區域價格差異,溫氏股份這類大型龍頭銷售均價稍低一些,但同步上漲的趨勢與之保持一致。今年7月,溫氏股份生豬銷售均價尚不過17.37元/公斤,到9月時已增至28.73/公斤。
新希望銷售均價略低,但也從7月的15.84元/公斤上調到了9月的26.75元/公斤。
成本端保持穩定,價格端一路上行,這使生豬養殖企業今年6月渡過盈虧平衡點后,全行業進入業績釋放期,并呈現出逐月提升的趨勢。
溫氏股份和牧原股份的三季報預告便足以說明。后者中報虧損1.56億元,三季報業績預告則變成盈利13億元至15億元,相當于三季度單季利潤超過15億元。
生豬價格的上漲,也打破了終端肉類的消費平衡,并成為了刺激其他肉類價格上漲的重要變量。
“肉雞的上漲此前是受國外爆發禽流感,導致國內引種數量減少的影響。但從三季度生豬明顯上漲后,尤其是今年9月以來,雞產品需求明顯增加,替代效應增強。”劉曉瑩稱。
10月8日晚,發布三季度業績預告的肉雞行業上市公司全部實現高增長。其中,體量最大的圣農發展預增幅度為235.67%至236.91%。而利潤基數更低、繁育業務更集中的益生股份則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將實現近10倍的增長。
據了解,雖然年內雞苗價格曾經從10元/羽的高位跌至6月份的2元以下,但三季度開始重新開始上漲,至今山東地區價格再創下11.2元/羽的新高,而國內大廠雞苗成本僅為2.5元/羽。
即便如此,前期“受傷”不輕的養殖戶,依舊熱情不減,雞苗銷售情況已進入排單狀態。
四季度高景氣度延續
前三季度業績敲定后,養殖業基本面的變化空間極為有限,全年增長無憂,只是多寡與能否再超預期罷了。
其中,生豬行業仍存在繼續漲價的可能。卓創數據顯示,10月9日全國生豬均價已漲至34.18元/公斤,上漲速率較今年8月有過之無不及。養殖企業的主動留種、“養大豬策略”是主要原因之一。
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養殖企業曾集中拋售不足重的生豬,將70公斤、80公斤的生豬提前出售,彼時終端價格尚處低位,導致相關上市公司同期虧損。
進入下半年后,利潤空間大幅抬升,疫情趨于穩定后,養殖企業開始通過提升生豬出欄體重的方式,增加單頭價值,一定程度上使供應端繼續收縮。
以行業龍頭為例,溫氏股份今年8月生豬銷量為113.73萬頭,9月降至88.80萬頭;牧原股份8月銷量71.09萬頭,9月小幅增加至72.52萬頭。
另據國內某生豬養殖企業人士反饋,并不好看今年四季度生豬供應端的提升。這意味著,生豬行業的高景氣度至少今年四季度無憂。
肉雞行業的情況與之類似,四季度國內供應量雖較三季度會有所增加,但豬價上漲所引發的雞產品需求增長,剛好對沖了供應增加的影響。不過,目前尚無機構對這部分需求替代的增量做出明確測算。
“只能說,目前肉雞行業處于相對供不應求,還沒有達到平衡的狀態。至少,今年四季度不會明顯改變,雞產品價格將繼續維持高位。”劉曉瑩稱。
受益于業績的大幅增長,部分標的當前估值水平并不算高。例如,益生股份前三季度預告凈利潤中位數為14.7億元,三季度單季度利潤5.66億元,若四季度單季度利潤能夠達到5億元,全年凈利潤為19.7億元。照此折算,公司全年每股收益達3.42元,以9日收盤價25.04元為準,估值不過7.32倍。但是,能否就此獲得二級市場資金的青睞,仍是未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