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控股副總裁韓剛談“一帶一路”布局及行業發展: 簡單地靠買賣沒有大前途 下半年供應鏈金融“全力出擊”
作為廣州本土成長起來的世界五百強民營企業,雪松控股已經成為廣州這個“千年商都”的一張靚麗名片,近來頻頻以“廣州民營企業代表”的形象亮相各種國際場合。
在“一帶一路”倡議與“粵港澳大灣區”雙重機遇下,雪松旗下供通云供應鏈集團正朝“做大做強供應鏈金融”與“全面走向國際化”兩個方向發力。雪松“計劃在三年內做到國際大宗商品領域前五位”,目標是成為“中國的嘉能可”。
4月24日,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了雪松控股集團副總裁、供通云供應鏈集團總裁韓剛,就公司在“一帶一路”市場的布局及其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問題進行了對話。
談及市場高度關注的中江信托收購案,韓剛表示,中江信托發展戰略的重頭戲是供應鏈金融。目前,雪松內部已就新商業模式形成了共識,具體打法與組織架構等配套體系亦已準備就緒,下半年,雪松將在新商業模式下“全力出擊”,今年底到明年初有望看到新成果。
在沿線擁有自己的供應鏈
《21世紀》:雪松在“一帶一路”市場上布局如何?
韓剛:雪松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市場不停開拓,今年冬季達沃斯期間與烏克蘭工商會達成的戰略合作只是眾多布局中的一小部分,雙方將進一步開拓烏克蘭市場,更好地將烏克蘭產品銷往中國。
我們的布局前幾年就開始了,包括去年收購總部位于瑞士的Integra公司,這是一個擁有30年歷史的國際化工供應鏈網絡,我們實現了51%的控股。它在新加坡、歐洲、中東、韓國等地均有網點,通過并購,我們實現了在“一帶一路”沿線擁有自己的供應鏈網絡。這個供應鏈專注于化工產品,可以和我們旗下齊翔騰達的化工企業進行更好的協同,利用該網絡可以更好地把產品沿著“一帶一路”市場銷售出去。同時,在“一帶一路”尤其是中東一帶,又可通過該網絡更好地獲得原料,滿足我們的生產需求。
礦產品方面,我們也在“一帶一路”市場資源開發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在蒙古擁有自己的鐵礦,在俄羅斯積極參與鐵礦開發,在非洲國家參與有色金屬開發等等。
《21世紀》: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時常陷入“買啥啥貴,賣啥啥賤”的局面,原因是什么?
韓剛:中國是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上絕對的最大買家,像鐵礦石、銅、鋁等商品采購,中國都占到世界出口的一半以上。比如世界鐵礦石海運貿易的百分之七八十都到了中國市場。
我們在改革開放40年后獲得了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的地位,但在資源的保障上起步比較晚,由于沒有可控的資源,換言之,沒有可控的供應鏈,導致“買啥啥貴,賣啥啥賤”。
我們將來要做的事情,其實與國家戰略是一樣的。我認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也是讓中國企業更早地覺醒,我們需要一個自己能更好掌控的全球體系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以便更好支撐我們的制造業,增強我們的競爭力。
把控好“微笑曲線”兩頭
《21世紀》:雪松的目標是成為“中國的嘉能可”,中國供應鏈企業與世界級競爭對手之間距離還有多遠?
韓剛:坦率地講,我們還有很大的距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我們的制造業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但供應鏈企業還有一些距離。
經過幾十年發展,國內出現了一批像雪松這樣的千億級別供應鏈企業,但相對于“嘉能可”這樣的幾千億美元級的供應鏈企業,我們還是一個小兄弟。我們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網絡建設方面、在資源保障和資源開發方面更要“加班加點”,努力地把供應鏈彌補起來,真正進入世界一流行列。
《21世紀》:在打造自身競爭力方面,中國企業需要在哪些領域加強?
韓剛:首先,在新形勢下,整個大宗商品供應鏈行業必須有個清醒的認識,就是簡單地靠買賣,是沒有大前途的。在打造自身競爭力方面,需要在供應鏈全鏈條、在每個服務環節上做好增值,完成對客戶的各種服務,獲取利潤,從而提升供應鏈的競爭力。
第二,在供應鏈“微笑曲線”兩頭的把控方面,要先知先覺,要早動手。最上游的資源開發和掌控要做,對下游成品網絡的開發和建設,尤其是國際化網絡的開發建設,也需要動。
從整個中國供應鏈體系來看,這兩塊其實是我們的短板。無論是雪松,還是其他有民族責任感的企業,我建議都應該在這兩端積極努力,為自己的發展也為國家供應鏈的發展做出一些貢獻。
供應鏈金融是最強抓手
《21世紀》:雪松在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上應用如何?對打造中國現代智能供應鏈領軍企業有何作用?
韓剛:現在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已慢慢發展為鏈條與鏈條之間的競爭,即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國內也罷,全球市場也罷,都是這樣。
“一帶一路”倡議發展起來后,會形成一個全新的供應鏈體系,當然中國是核心成員之一。當這個全新的供應鏈體系建立起來后,會與傳統供應鏈體系形成“競合”關系,既有競爭,也有合作。
在供應鏈體系的競爭過程中,不管是從宏觀還是從微觀角度來看,競爭的是什么呢?競爭到最后就是看技術、看效率。哪個鏈條效率更高、服務更好,哪個鏈條就有競爭力,鏈條里的企業就有競爭力,最后就能在競爭中勝出。
在競爭中如何提高效率?自然就要靠技術,現在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供應鏈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機遇。哪個鏈條、哪個企業在應用方面能率先打開局面,可能就會在競爭中取得先發優勢。
雪松這些年來不遺余力地在技術上進行投入,我們希望在國內、甚至在國際大宗商品智能供應鏈方面起到領先作用。雪松與美國公司合作,運用大數據技術、利用氣象衛星觀測全球儲油罐的油量,是我們把技術應用到供應鏈體系的一個嘗試。我們非常有信心,這些技術手段會把我們供應鏈服務的能力和效率進一步提升。
《21世紀》:目前雪松的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如何?未來有何布局?
韓剛:最近,我們集團董事局主席在南昌接待中江信托投資者時,談到了未來的發展戰略。中江信托發展戰略重頭也是供應鏈金融。整個雪松集團,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產業集團,都圍繞供應鏈金融在開展業務,服務于我們的實體企業。
在這一塊,我們會做一些非常領先的嘗試,這些業務模式可能在國內綜合性企業里面也是領先的。當這些模式得到進一步推廣后,我非常有信心地說,必然會推動整個雪松再上一個新的臺階。通過把供應鏈金融和傳統客戶群體、核心企業更好地結合,服務于我們的幾千家客戶。集團的目標是服務三萬家企業,現在正朝著目標邁進,供應鏈金融就是我們最強的抓手。
至于具體商業模式,我們內部已形成共識,具體方案、措施、打法、包括組織結構、激勵體制等整套東西都已做好了準備。應該說,今年下半年,我們就會在這個新商業模式之下全力出擊,今年底或明年初有望看到一些新成果。
不為廣東競爭力擔心
《21世紀》:在“一帶一路”市場擴張有何挑戰?企業以及行業、監管各方如何更好配合?
韓剛:習慣了國內環境的企業“走出去”時可能會遇到不少障礙,包括最基本的語言障礙,以及對國外法律、文化環境等方面的適應性等,在這些方面,我們非常需要有關機構的更多支持。
原來有句話叫“抱團出海”,供應鏈企業常常是伴隨著制造業企業一起“走出去”的,但有時候在海外還是會遇到一些政治風險,比如說,前段時間有報道稱,某些國家直接把礦山礦權收歸國有了,類似這樣的情況,我們就非常需要海外駐地使領館和相關機構的支持。
我覺得,“抱團出?!辈粌H是中國企業抱團出海,還包括政府的決策和監管部門,共同抱團出海來形成一個合力,應對國外復雜政治、經濟、甚至軍事環境下的競爭。
我們希望政策上能加強對大宗商品供應鏈企業的支持,支持頭部供應鏈企業做大做強,支持企業走出去,通過全球資源配置,提升中國在大宗商品領域的議價權,積極參與全球大宗商品供應鏈競爭。
《21世紀》: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有輿論擔憂,制造業大省廣東會在經濟轉型升級中面臨制造業轉移的壓力。作為廣州本土500強企業,雪松如何看待這個問題?雪松可以做什么?
韓剛:首先,我并不為廣東擔心。經過廣東人民40年來的艱苦奮斗,廣東打下了堅實的制造業基礎,這種優勢不會輕易喪失??赡苡行┛苛畠r勞動力的低端制造業轉移,往內地轉移,甚至轉移到其他成本更低的國家,但這關系不大,恰恰是逼我們轉型升級的一個動力。
在這方面,廣東不乏人才、不乏機制,廣東政府也在非常積極地轉型。過去幾個月,我們在廣州市委市政府帶領下,積極到海外推介,共同參加了達沃斯論壇、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博鰲亞洲論壇等,我們能感受到廣東省政府、廣州市政府在轉型過程中的積極作為,有這樣一個從政府到民間的體系,我并不為廣東的競爭力擔心。
至于雪松,會繼續扎根廣州,大宗商品供應鏈服務是主要抓手。我們首先要服務好廣東省內供應鏈體系中的大量中小企業,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和轉型升級?;浉鄞鬄硡^給廣東、給雪松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我們會抓住機會獲得企業的發展,也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從全球角度來看,制造業是國家力量的基礎,誰擁有現代制造業誰就擁有話語權,而供應鏈是現代制造業的基石和血液,雪松作為廣州本土成長起來的企業,希望在廣州繼續發展,成為世界級實業企業,最終實現我們的對標目標——成為“中國的嘉能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