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拿下金融云第一大單背后:財險行業的數字化之路
6月1日,中華保險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全面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阿里云將為中華保險集團旗下的中華財險構建新一代全分布式保險核心系統。據悉,該合作的總金額近7億元,這也成為目前為止國內金融云領域的第一大單。
對阿里云和中華財險而言,這項合作的意義都十分重大。一方面,這是阿里云自去年開始拓展垂直行業條線后,在金融領域落地的最大標桿項目;另一方面,這也是有著34年發展歷史的中華財險,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邁出的關鍵一步。
中華財險總經理助理王永祥6月2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華財險與阿里云合作,背后既有國家宏觀層面的要求,銀保監會此前曾發文,要求到2022年,財產險行業的數字化應用要達到80%;同時也有中華財險自身轉型的需要,“我們希望未來能變成一家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科技和創新驅動的保險公司”。
據其介紹,中華財險從開始立項至今,總共歷時一年左右,而接下來,整個項目的實施周期計劃是三年。簽約當天,雙方還舉辦了一個“數字中華1000天倒計時”的揭牌儀式,中華財險邀請兩位阿里資深技術專家擔任公司信息化工作委員會的“獨立委員”,來定期參與項目規劃、指導和討論。
王永祥稱,對保險行業來講,這次合作可能是業內第一次有保險公司完完整整地去重構業務模式、業務理念以及IT配套。
保險行業轉型
在保險行業,一個公司提出“要以客戶為中心”,其實并不是一個很虛的目標,因為絕大部分保險企業都是在以保單為中心。
中華財險創新研發中心胡岱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從保險誕生那天開始,它的本質就是一個契約,呈現形式是保單。對保險公司來說,它的系統更多的是來記錄每一張保單的信息,并沒有把用戶需求與服務容納進去。
但在互聯網時代,保險早已不僅僅是一個契約,它更是一種數字化商品,可以與客戶進行交互甚至可以進行定制化。這種情況下,原有的以保單為中心的系統就無法滿足客戶需求的多樣性。
“因此,我們才迫切地提出要做出改變,改變的方向可以概括為客戶上線、業務上線和管理上線?!焙防谡f,以產品研發為例,過去提出一個需求,可能要等半年甚至更久才能得到落實,而借助阿里的中臺技術,可以把很多成熟的業務模塊沉淀下來,當有新的需求時,不再需要每個模塊都重新開發,這樣產品可能兩三周甚至更短就能上線。
從業務場景可能更容易理解以保單為中心和以客戶為中心的區別。王永祥表示,對于開車的用戶,他除了車險,還可能買了意外險和健康險,在傳統的模式下,用戶一旦出現意外需要理賠的時候,后臺需要先到車險系統處理,然后到意外險系統、健康險系統處理。
“這是財產險公司原有系統的設計理念,它是以保單為核心,按照險種進行區分的模式。”王永祥說,但這個模式肯定不是用戶體驗最佳的模式,比如開發票,現在三個保單保險公司的系統只能開三個發票,但從用戶的角度,明明開一張就可以了。
所以中華財險提出的“以客戶為中心”,也可以理解為互聯網領域的“one ID”理念,即從底層平臺來看,客戶唯一的標識,無論他是做承保還是理賠,當客戶接入服務時,他的全景都能夠呈現,然后客戶的所有問題也能通過一次服務解決。
“這也是傳統保險公司一直夢寐以求的需求?!焙防谡f,但公司傳統的架構又無法支撐這個需求,所以這次和阿里云的合作,落腳點是要重構一個全新的系統。
雙方共建
據悉,雙方合作的全分布式核心系統將采用阿里云全套專有云平臺、數據中臺、業務中臺與金融科技產品,并創新性地引入金融云公共平臺。而這是保險行業有史以來第一次基于混合云模式構建核心系統。
具體而言,整個方案將包含阿里“飛天”云計算操作系統、分布式中間件體系SOFAStack、分布式數據庫平臺OceanBase、金融數據智能平臺、金融核心套件bPaaS、保險專家服務、mPaaS移動開發平臺、金融釘釘等一系列產品技術與服務。
阿里云智能新金融事業部首席構架師張翅告訴記者,在合作過程中,整個系統的底層平臺會由阿里云來提供,但到了中臺及應用層,則會由中華財險和阿里云一起共同研發、設計。
據了解,雙方把整個三年的周期劃分成了三個階段,第一年,主要任務是打基礎,同時尋求一些突破,比如先快速上線一些智能營銷、服務體系的產品。
第二年的目標是把中臺框架都搭起來,包括把保險相關的各產品線都同步構建完成。而最后一年,中華財險將和阿里云一起培育一些面向未來的智能化、數據化、移動化的能力,并打造成行業樣板。
王永祥告訴記者,對中華財險而言,他們期望未來交付的不僅僅是一個系統,而是交付了一整套的理念、組織和模式?!拔覀兿M腥A財險能夠成為一個自我驅動變革的組織,能夠更靈活地應對未來市場的變化,并利用最新的技術為客戶創造更多客戶利益?!?/p>
此外,王永祥還表示,希望通過這次合作雙方共建團隊之后,能夠讓阿里了解到中華財險的能力,然后再去挖掘阿里經濟體內一些尚未開發的業務資源,共同進行創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