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背后券商評級江湖:外資控股券商3B級起步 申萬宏源、光大回歸一梯隊
證監會近日公布了2020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
盡管“吃瓜群眾”看到的只是幾個簡單的ABCD,但這背后的變動卻是一個沉沉浮浮的江湖。
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發現,100家被評級的券商中,有26家被降級、33家被升級、37家評級不變、2家券商被退出評級、2家外資券商新入評級。
外資券商“求穩”
自從監管去年宣布熱烈歡迎外資券商入華之后,“狼來了”的聲音就不絕于耳。
本土券商一線從業人員到底有幾分畏懼還很難說,但從輿論的角度來說“狼來了”的點評,沒有斷過。
在最新公布的證券公司分類結果中,2019年年底在行業中先后拿下券商牌照、并率先成為外資控股券商的野村東方和摩根大通,已經被進行評級,兩家外資控股的券商都是BBB級起步。
BBB級是什么概念?
因康美造假而承擔連帶責任的廣發證券,去年和今年都是BBB級,以及二級市場資金熱捧的“網紅”南京證券和紅塔證券,今年也是BBB級。
對業外普通人來說一些存在感不太強的券商,比如匯豐前海、世紀證券、大通證券、申港證券等,今年也都是BBB級券商。
此外,2018年底完成股權變更、并成為首家外資控股券商的瑞銀證券,2019年的評級也是BBB級。
這也意味著,新入華的外資控股券商,起步評級幾乎都是BBB。
至少從綜合評級的角度來說,外資控股券商入華后的起點配置并不高。有券商人士認為,那些擔心“狼來了”的人士可能放大了這種憂慮。
不過,從成長性而言,瑞銀證券一年間從BBB級上升到A級,相比安信證券這樣連升兩級從BBB級跳到AA級、國融證券連升5級從C級跳到BBB級的本土券商,第一家外資控股的券商瑞銀證券,已經穩步成長。
某外資控股券商總經理稱,外資機構進來,非常看重“穩”。
“雖然也有業務要做起來的要求,但是對合規和‘穩’的追求要比一些激進的本土券商高很多。坦率來講,比如一家頭部國際投行的核心利潤來源是它所在國的其他部門,那么對于中國區的要求就是在于穩步發展,而不是一下子就吃掉多少市場。”該人士指出。
上述券商人士稱,監管放寬對外資券商的控股比例,有很多的考慮,其中一項是希望引進國外成熟市場的經驗。但本土券商有本土券商的玩法,外資進來也不會一下子戰斗力爆棚,所以一開始是相互磨合、博弈的過程,后面會逐漸找到雙方經驗、市場角色的平衡點。“但是,從長期來看,外資控股券商始終會做大,本土券商也需要有更高的發展要求。”
華信證券評級的消失
巨頭的江湖總是波瀾不驚,常年盤踞AA級的券商依然都在,它們代表著券商第一梯隊。
這些機構分別是:中金公司、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華泰證券、國泰君安、國信證券、海通證券、平安證券、招商證券。
在今年新的評級中,第一梯隊的成員又增加了不少。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其中包括“知錯就改”的申萬宏源和光大證券,“努力踮腳”的安信、中泰、國金、銀河,以及并不十分知名的渤海證券和北京高華。
說到“知錯就改”,2019年國融證券連續被罰,僅上半年證監會機構部發出的5份證券類罰單中,國融證券就獨自扛下4份。下半年,國融證券因債券問題繼續被警示監管。2019年,國融證券的評級連降5級,從BBB級掉到C級,成為2019年降級最多的券商。這一年,國融證券的投行團隊也有不少員工流失。
不過,2020年國融證券一舉又從C級連跳5級跳回BBB級。
2020年,又出現同樣的案例。江海證券在這一次的券商評級中,連降5級、從BBB級掉到C級。
今年6月,江海證券因為開展業務時存在多項問題,收到證監會監管措施,對其債券自營、資管、信用三大主要業務部分功能暫停6個月。同時,三大主要業務的分管副總裁被證監會認定為不適當人選,并限制有關權利。
但是,比江海證券連降5級更“悲傷”的是,華信證券連評級都沒了。
2019年被評為D級的華信證券,在2019年末被證監會宣布撤銷全部業務許可。
2019年11月15日,證監會發布通知稱,鑒于上海華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違法為股東上海華信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提供融資、違規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凈資本等風險控制指標已不符合持續經營證券業務的規定,且逾期未能改正,嚴重損害客戶合法權益,危及公司穩健運行,證監會決定于2019年11月15日撤銷華信證券的全部業務許可。
還有一家值得關注,連續兩年被評為D級券商的網信證券,這家沈陽市國資委參股的券商,背后有什么故事、未來又會怎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