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港股物業估值走高 10月房企拆分上市再提速
今年以來,港交所物業板塊估值攀升,刺激房企拆分物業上市不停。10月下旬,地產開發商合景泰富、世茂集團連促旗下物業板塊上市募資,上市后有望分別成為港股中市值第六大、第三大物業股。10月20日,世茂集團拆分出的世茂服務在港交所招股,計劃募集101.2億港元;由合景泰富拆分出的合景悠活也于10月19日起招股,計劃募資31.2億港元。合景悠活首日香港配售已超額認購24倍,而國際配售也已超額認購,意味著離成功上市只有一步之遙。
此前,融創、華潤、恒大所分拆出的融創物業、華潤萬象、恒大物業也分別于8月6日、8月31日、9月29日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目前正在等待港交所聆訊。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隨著港交所物業板塊股價連升,部分物業股市值已然相當于幾個地產股之和。目前,一個碧桂園物業公司的市值相當于旭輝、雅居樂、新城發展三者之和,還等于富力、綠城、佳兆業、越秀四者之和。有分析指出,調控收緊、金融側政策變化等,令地產股投資具有不確定性;而物業公司業務結構簡單,“坐地收租”使其具有較高估值水平。在資金壓力之下,房企紛紛將拆分物業板塊上市作為融資策略。
物業股上新不停帶動板塊飆升
在過去數月中,港交所中的物業公司不斷“上新”,包括銀城生活服務、弘陽服務、興業物聯、鑫苑服務、金融街物業、燁星集團、保利物業、卓越商企服務等。物業公司蜂擁上市的密集程度引發市場關注,帶動資金流入,令相關股票獲得顯著升幅。
截至10月20日,碧桂園服務由年初的每股25.2港元升至近期最高價56.5港元,升幅達到124%;佳兆業美好股價6月曾創歷史新高,達每股39.4港元,較其2018年12月的發行價9.38港元升320%;雅居樂旗下雅生活7月股價創新高,達每股48.55港元,較年初升83%。
據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統計,目前多家大型房企均已完成拆分物業上市,包括碧桂園、雅居樂、保利、綠城、中海、花樣年、佳兆業,正在等待上市的包括合景泰富、世茂、恒大、融創、華潤旗下的物業公司。目前還未有公開物業上市動作的大型房企包括萬科、龍湖、富力、越秀等。
以10月20日收盤價計算,港股物業板塊獲得了相當引人注目的高市值。碧桂園服務市值超過1350億港元,儼然已與融創中國市值相若,甚至遠高于世茂、旭輝、雅居樂等地產開發商。在物業板塊中,已有6家公司市值突破百億港元,包括碧桂園服務、雅生活、保利物業、綠城服務、中海物業、卓越商企。
市值走高主要與物業股的高市盈率有關,碧桂園服務、雅生活、保利物業、綠城服務、中海物業、卓越商企的靜態市盈率分別達到73倍、33倍、56倍、56倍、37倍、67倍。相比之下,一眾大型地產股估值承壓,如雅居樂、融創、碧桂園、保利、佳兆業等,靜態市盈率僅在2倍至5倍之間。
國信證券早前發布研報指出,物業板塊高估值具有三大支持。第一,物業管理行業續租率高,相當于“坐地收租”,這是高估值的根本原因;第二,中短期內,預計物業板塊營收增長,以此計算的動態市盈率會稍微低一些,刺激股價繼續上升;第三,物管公司客服人力成本持續上升,加上地產存量龐大,意味著有更強的“收租”能力,帶來板塊想象空間。
“融資”為拆分上市動能
股價持續下滑之下,地產公司的估值仍有繼續被壓縮的可能性。年內,碧桂園、保利置業、中海外、融創分別大跌20.2%、25.9%、33.5%、36.2%;佳兆業則升7.5%,但幅度遠不及其物業分支。
地產、物業股價“冰火兩重天”,令房地產企業按捺不住。地產股價偏低,限制了股東做配售、股權質押的意愿,導致股市融資功能幾乎喪失。將物業板塊拆分出來,則可令融資功能部分恢復。而只有獲得融資,才能令房企繼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
在世茂集團關于分拆世茂服務的公告中,可以看出世茂大股東急切地希望讓物業重獲融資功能。世茂集團稱,分拆出的世茂服務可以直接在資本市場進行股本、債務融資,且更有能力吸引戰略投資者。
地產股在資本市場“遇冷”,一方面反映了疫情對市場銷售的打擊,另一方面反映了投資者對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指出,受疫情影響,投資者在年初對房地產市場的預期并不好,在一季度,很多城市的房產銷量都出現了明顯下滑。在政策方面,調控收緊、金融側政策變化,都令地產股投資具有不確定性。據21世紀經濟報道8月報道,監管機構采取多項措施限制房地產企業加杠桿,最新舉措是增加有關資產負債率、凈負債率、現金短債比例的“三條紅線”,以收緊對房企的借貸融資。
張波指出,相比之下,調控政策其實并不會直接作用于物業市場,這令房企在資金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想到拆分物業,單獨融資。
疫情令物業服務價值凸顯
10月14日,碧桂園服務宣布,將斥資24.5億元人民幣收購滿國康潔70%股權,后者從事環境衛生一體化服務。碧桂園服務此次收購金額之高引起市場注意,反映物業管理行業“藏金聚寶”。
張波分析稱,有兩點原因令物業市場價值尤為突出。第一,疫情之下,民眾對于物業的重視程度超過以往,市場關注度提升;第二,國內商品房存量市場持續擴大,是物業企業發展的基礎。截至2019年底,全國存量商品房總規模粗略估計已達到280億平方米以上。
根據多家物業公司披露的公開文件,可以看到物業公司的主要業務包括三方面,分別為物業管理服務、社區增值服務、非業主增值服務。在物業管理服務方面,物業公司主要展開對合同及非合同收費管理面積的競爭。在社區增值服務方面,公司則主要開拓家政服務、拎包入住服務、社區傳媒服務、經紀服務、園區空間服務等。
據碧桂園中期業績報告,該公司表示,疫情影響下的物業管理服務毛利率不降反升,主要因國務院人社部減免企業社保,降低物業管理服務成本。據綠城服務中期業績報告,該公司表示,在疫情中反而獲得業主和政府的深度認同,得以鞏固了基本盤,行業價值進一步被發現。相關公司的業績反映,物業板塊具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
如世茂所期望,物業公司的投資價值正被各級市場發現,尚未上市的物業公司也獲得戰略投資者的頗多關注。根據公開信息,今年5月,世茂服務獲得紅杉基金9.2億港元、騰訊8.1億港元的戰略投資;高瓴成為合景悠活的基石投資者,在本次IPO中認購5000萬美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