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出手加強私募基金監管 明列“十不得”禁止性要求
整體來看,《規定》發布后,未經登記,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使用“基金”或者“基金管理”字樣或者近似名稱進行私募基金業務活動。
1月8日,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此,證監會表示,新規旨在進一步加強私募基金監管,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嚴控私募基金增量風險,穩妥化解存量風險,提升行業規范發展水平,保護投資者及相關當事人合法權益。
自2013年納入證監會監管以來,私募基金行業取得快速發展,在促進社會資本形成、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推動科技創新、優化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46萬家,備案私募基金9.68萬只,管理基金規模15.97萬億元。
但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包括公開或者變相公開募集資金、規避合格投資者要求、不履行登記備案義務、錯綜復雜的集團化運作、資金池運作等亂象也時有出現。近年來阜興系、金誠系非法集資、操縱市場等典型風險事件也引來了監管足夠的警惕。
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全面總結私募基金領域風險事件的發生特點和處置經驗,通過重申和細化私募基金監管的底線要求,“讓私募行業真正回歸‘私募’和‘投資’的本源,推動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促進行業規范可持續發展”。
借貸、擔保、明股實債遭明令禁止
此次《規定》發布最大的看點,莫過于形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從業人員等主體的“十不得”禁止性要求。
整體來看,《規定》發布后,未經登記,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使用“基金”或者“基金管理”字樣或者近似名稱進行私募基金業務活動。
在業務范圍上,《規定》要求管理人聚焦投資管理主業,圍繞私募基金管理開展資金募集、投資管理、顧問服務等業務,不得管理未依法備案的私募基金,不得直接或者間接從事民間借貸、擔保、保理、典當、融資租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眾籌、場外配資等任何與私募基金管理相沖突或者無關的業務。
具體到私募基金投向上,《規定》也在著力引導私募基金回歸證券投資、股權投資等,重申了投資活動“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本質。
其中明確,嚴禁使用基金財產從事借(存)貸、擔保、明股實債等非私募基金投資活動,嚴禁投向類信貸資產或其收(受)益權,不得從事承擔無限責任的投資,不得從事國家禁止投資、限制投資以及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環保政策、土地管理政策的項目等。
但與此同時,遵從商業慣例,《規定》允許私募基金以股權投資為目的,為被投企業提供短期借款、擔保。不過,借款或者擔保余額不得超過該私募基金實繳金額的20%。
而私募基金管理人股權結構也被要求應當清晰、穩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在登記時應如實披露其出資結構,不得有代持、循環出資、交叉出資、層級過多、結構復雜等情形,不得隱瞞關聯關系或者將關聯關系非關聯化。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單位、個人控股或者實際控制兩家及以上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還需說明設立多個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合理性與必要性,全面、及時、準確披露各私募基金管理人業務分工。
證監會方面透露,對于能夠建立良好內部治理和風控體系的集團化私募基金管理人,“可給予差異化監管,實現扶優限劣”。
這樣的激勵制度也體現在“新老劃斷”問題上。《規則》中表示,針對不符合規定的存量私募基金管理人,通過實行新老劃斷、設置過渡期等予以分類處理。同時將結合整改情況,對主動提前完成整改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給予適當的差異化監管和自律安排。
資金池業務、自融行為不得開展
立足私募基金“非公開募集”本質,《規定》還細化重申了私募基金募集過程中的禁止性行為要求。
包括不得提供多人拼湊、資金借貸,不得向不特定對象宣傳推介,不得直接或者間接向投資者承諾保本保收益,不得夸大宣傳、虛假宣傳,以及不得設立以從事資金募集活動為目的的分支機構以及突破投資者人數限制等內容。
值的注意的是,在合規投資者的范圍的認定上,《規定》表示,國務院金融監督管理部門監管的機構依法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不再穿透核查最終投資者。
“這意味著QFII、RQFII未來投資私募不再穿透核查,不合并計算投資者人數,對私募基金引入長期資金而言是一大利好?!庇斜本┑貐^私募基金從業者評述道。
除私募基金募集過程中的禁止性行為外,《規定》還明列了十三條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從業人員的禁止性行為,包括對不同私募基金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開展或者參與具有滾動發行、集合運作、期限錯配、分離定價等特征的資金池業務;以套取私募基金財產為目的,使用私募基金財產直接或者間接投資于私募基金管理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實際控制的企業或項目等自融行為等內容。
“私募基金將進入強監管時代。”華寶證券認為《規定》的制定主要是為了規范私募投資基金業務活動,進一步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嚴控私募基金增量風險,穩妥化解私募基金存量風險,提升行業規范發展水平,保護投資者及相關當事人合法權益,整體將完善私募基金的監管體系。
證監會方面也表示,下一步將按照“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總體要求,進一步完善私募基金法律法規體系,夯實加強私募基金監管的制度基礎。同時,證監會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統籌加強私募基金監管和促進行業規范可持續發展,進一步發揮私募基金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支持創業創新、服務實體經濟和居民財富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