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IPO轉板水到渠成 近三成企業達標 轉板上市紅利呼嘯而來
新三板IPO轉板通道正式打通。
2月26日晚間,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了《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向創業板、科創板轉板上市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轉板上市辦法》),明確轉板上市各項制度安排,規范轉板上市行為。隨后,全國股轉公司也發布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轉板上市監管指引》。至此,新三板掛牌企業轉板上市的主要制度規則已全部搭建完畢。
至2021年7月,首批精選層公司掛牌將滿1年,屆時相關企業將具備轉板上市的基礎條件。而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伴隨轉板制度的落地,不僅是相關掛牌企業有望受益于該項制度紅利,包括券商在內的市場機構也一并受到了消息的擾動,新三板市場生態正在改變。
首批轉板項目幾何?
按照《轉板上市辦法》規定,新三板掛牌公司申請轉板至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的,應當在精選層連續掛牌一年以上,且最近一年內不存在股轉公司規定的應當調出精選層的情形。
由此,受益于轉板政策落地的消息提振,轉板制度正式落地后的首個交易日,精選層市場打出一波“小高潮”。
截至3月1日收盤,51家精選層掛牌公司中,就有46家公司股價收漲。其中萬通液壓、恒拓開源漲幅均超過10%,達到12.09%和10.53%。除此以外,漲幅超過5%的個股也有10只。
不過,除精選層掛牌一年的硬性規定外,企業轉板上市還需滿足“5+2”指標,即5項基本+2項三板要求。具體包括:滿足科創板或創業板發行條件;股本總額不低于人民幣3000萬元;股東人數不少于1000人;董事會審議通過轉板上市相關事宜決議公告日前連續60個交易日的股票累計成交量不低于1000萬股等標準;公眾股東持股比例達到轉板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轉板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公眾股東持股的比例為10%以上等。
據Wind數據顯示,目前全部51家精選層掛牌公司均已披露了2020年業績快報。對比科創板及創業板上市指標,精選層掛牌公司中,預計有27家公司2020年歸母凈利潤超過5000萬;39家公司營業收入超過3億元,其中31家公司超過3億元。
而以涵蓋研發投入、現金流量等更多科創板上市指標的2019年年報數據為基準,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除去貝特瑞、穎泰生物、森萱醫藥及蘇軸股份4家需滿足分拆上市標準的公司后,目前精選層掛牌企業中有4家公司滿足科創板上市標準。而包含上述4家企業在內,共有42家企業滿足創業板上市標準。
不過,上述企業僅僅是滿足了科創板或創業板發行條件,據安信證券統計,目前只有31家精選層公司滿足累計成交量超1000萬股的轉板指標。
據安信證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師諸海濱介紹,累計成交量未達標的企業多數為精選層首批掛牌企業,32家首批掛牌企業中就有13家累計成交量不達標,相反第二批19家精選層掛牌企業中則有14家都已達標。
“首批精選層掛牌時市場整體表現不佳,市場交投欲望較低,第二批掛牌企業中小市值的績優股較多,另外在政策紅利影響下,個股股價屢創新高,交投也更活躍。”澤浩投資者合伙人曹剛表示。
不過諸海濱也介紹稱,目前精選層掛牌企業中多數股本總額、股東戶數已達到轉板標準。“綜合各項條件,目前大約有10-15家精選層掛牌企業在財務指標,及累計成交量、股本、股東戶數、預計市值等指標上均初步達到轉板上市標準。”
“具體到最早滿足‘精選層掛牌一年’條件的首批精選層掛牌公司,估計大概有5-8家左右到時候能有機會申報轉板,體量不會太大。”有國內中小券商投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快速上市通道魅力
市場之所以對轉板機會抱有極高的關注度,也是源于轉板上市自身蘊含的制度優勢。
諸海濱即表示,從公開發行來看,轉板制度下新三板公司在進入精選層之前已經完成了公開發行,因此轉板上市時不需要再進行公開發行,避免上市股權被過度稀釋,而直接IPO則需進行證券發行。另外,由于不需要進行公開發行,轉板也無需證監會核準或注冊。
另外,在轉板上市審核程序方面,監管層考慮到精選層公司已經歷公開發行并已接受持續監管,因此轉板上市審核期限從首次公開發行的3個月縮短至2個月。不過,相比征求意見稿,轉板公司回復審核問詢的時間則由2個月延長至了3個月。
另外,《轉板上市辦法》還明確,由于轉板上市不涉及新股發行,無需履行注冊程序,同意轉板上市決定有效期縮短至6個月。
“從審核程序來看,轉板已經成為公司A股上市的快速通道。”曹剛認為。
周運南預計,最早在年報披露前即3、4月份,就會有提前準備工作充分、各條件符合的企業發布擬申請轉板上市的董事會決議公告,年報披露后進入正式保薦程序。7月27日,首批精選層企業掛牌滿一年后,開始有企業向滬深交易所正式提交申請。“今年內可能會有15家左右提交轉板申請,今年內有望看到成功轉板科創板或創業板的案例。”
不過對于投資機構而言,轉板上市更便利的審核節奏不是吸引他們的唯一原因。
今年2月5日,證監會發布《監管規則適用指引——關于申請首發上市企業股東信息披露》,將IPO“突擊入股”的時間認定由申報前6個月延長到申報前12個月,且入股后鎖定期仍保持3年不變。
但在相關文件中特別提出,發行人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期間通過集合競價、連續競價交易方式增加的股東,可以申請豁免本指引的核查和股份鎖定要求。
“個人理解通過集合競價、連續競價買入的精選層股票,不用按照新規鎖定36個月,這對于投資轉板概念而言吸引力很大。”有北京地區新三板資深投資者介紹稱,轉板制度落地較為明確時,其已經開始相關標的布局。“配置得不多,比較集中,目的還是準備沖轉板上市。”
不過也有北京地區私募投資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并不會等待投資的標的全部轉板上市再賣出,“有些看好的是轉板概念,不一定等到上市。有些成長性好而且A股缺乏相應對標公司,比較稀缺的,會拿得更久一些。”
券商轉板項目利潤依然稀薄
實際上,不僅是二級市場的投資邏輯將因轉板制度的落地而改變,券商投行也受到了新政的擾動。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3月1日,新三板全市場共有79家主辦券商,其中申萬宏源持續督導企業最多,達到248家,排在其后的則是中泰證券督導134家。廣發證券、長江證券、國信證券、中信建投、安信證券督導企業家數也均超過了80家。
此前,全國股轉公司曾規定,企業精選層公開發行保薦券商必須是其主辦券商。因而,對于券商而言,相關的督導企業也是未來掛牌精選層進而轉板上市的儲備項目。
有接近申萬宏源證券的投行業務人員即表示,公司2020年已將新三板業務并入全資子公司申萬宏源承銷保薦有限責任公司,并更名為普惠金融總部。“這樣即可以滿足保薦制度要求,未來做轉板的業務會更順暢。”
“另外去年以來,對新三板業務比較關心的券商也開始擴大做市規模,很多也是瞄準了精選層潛在標的,像開源證券今年就新增了18家做市企業。”有國內中小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表示。
不過在券業人士看來,雖然有轉板紅利支撐,但從實際帶來的利潤角度考慮,券商投行依然不會十分看重新三板業務。
Wind數據的統計顯示,目前已掛牌精選層的51家公司中,券商承銷保薦費用最多收取了6309萬元,最低僅收取了不到250萬元,51家掛牌公司平均承銷保薦費用在1600萬元左右。
“精選層企業質地相對A股上市公司較差,所以發行也更困難,發行費率也就更高,基本與A股保持同一水平。但精選層的發行規模相比A股而言小了太多,這就導致雖然費率正常,但依然收不到錢。A股承銷最低也能保證2000萬以上的收入。”上述中小券商投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另一方面,由于轉板上市無需再進行公開發行,這也導致券商投行不能從轉板中再收取額外的承銷費用。
“到時候應該會收一筆保薦費用,目前業內還沒有相應的收費標準,但規模也不會太大。加上之前掛牌精選層的費用,也沒法跟A股項目相比。”有國內券商新三板業務從業人員表示。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全國股轉公司總經理隋強也再次明確了精選層制度規劃,表示將推出精選層再融資制度,明確企業并購重組要求。加快落地混合交易和融資融券制度,研發推出精選層指數。
“單從承銷保薦業務上,新三板項目對券商的貢獻度十分有限。但未來在一系列精選層改革措施落地,及轉板制度紅利逐漸釋放后,市場的流動性有希望得到改善。到時候券商的交易、做市、投行業務都可以在精選層獲取收益,中小券商對待三板業務的態度或許會發生改變。”上述中小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指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