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莎百貨為何會敗走中國市場?
《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戰沔水,關云長敗走麥城道: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失守荊州,退守麥城。手下兵將只有五六百人,且多半帶傷,城中無糧草,苦不堪言。某日,諸葛瑾來見,禮畢茶罷,瑾曰:“我奉吳侯命,特來勸諭將軍。自古道:“識時務者為俊杰,今將軍所轄九郡都已被外人占領,孤禁麥城之中,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危在旦夕。將軍何不聽從瑾之言,歸順吳侯,不僅能像以前那樣坐鎮荊(荊州)襄,而且可以保全家眷性命。望將軍考慮。”關公神態嚴厲曰:“我乃解良一武夫,幸得我主劉皇叔以手足相待,我豈能背信棄義叛變投敵?城若破最多一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于竹帛也!”
諸葛瑾見勸降無望,只得回報孫權。最終孫權聽從呂蒙的建議,設計在臨沮之地將關羽擒獲,與其子關平一起被殺。一代忠良,就此落幕。
關云長大丈夫氣節令人慨嘆,但在今人看來,關羽犯了一系列管理上的錯誤;若不是恃才傲物喪失應有的警惕,荊州則可不必丟失;若能針對情勢稍作變通,性命則可能無憂矣。
而在千年之后,盡管各類高科技日新月異,但此類失誤依然使不少企業“敗走麥城”。
“英國高品質商品”的代表零售商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馬莎百貨成立于1884年,是一間英國的零售商,總公司位于倫敦,目前在全世界45個國家擁有1000多家店鋪。其商業模式是自行提出新產品功能、價格和造型等方面的開發設計要求,進而選擇合適的生產企業進行開發生產,最終再由零售企業使用自己的商標對新產品注冊并在本企業內銷售。
依靠高質量、高價值的產品,服務和強大的創新能力,馬莎百貨迅速成長為英國知名和受喜愛的品牌之一,并加冕“英國高品質商品”的代表零售商。
2008年,馬莎百貨帶著濃濃的英式貴族風走進中國市場,先后開了8家分店。但遺憾的是,馬莎百貨并沒有在全球市場收獲想要的結果。門庭冷落,名聲寂寥,導致虧損嚴重。
不得已之下,馬莎百貨開始縮減戰線。2016年11月,馬莎百貨宣布將退出10個虧損的國際市場,其中就包括中國市場,涉及到位于上海寶山萬達廣場、上海金鐘廣場、蘇州觀前街、青島李滄萬達廣場、上海南京西路、上海莘莊仲盛、武漢漢街、上海五角場萬達、上海月星環球港和北京世貿天階的10家門店;同時,港澳店鋪也打包出售給其特許經營伙伴Al-Futtaim。
2018年初,馬莎百貨天貓店赫然打出“近期關店”公告,意味這這家“英國高品質商品”的代表零售商已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究其原因,關羽式恃才傲物與不圖思變是馬莎百貨敗走“麥城”的關鍵。
恃才傲物如關羽
滿載著多年來被歐洲“歌功頌德”的驕傲,馬莎百貨自進入中國市場后,一貫延續了英倫范的高傲,其管理層都由英國人擔任。有工作人員反映,“馬莎百貨的櫥窗更換都需要征求總部意見。將提綱翻譯成英文反饋到英國總部,由英國方面決定是否回復。過程很長,但最終不一定能答復”。
囿于恃才傲物的態度,馬莎百貨本土化嚴重不足。管理方式滯后,營銷模式、產品結構都不能跟上中國市場發展的節奏,導致消費者對其品牌認知度一般,甚至還沒有ZARA、H&M、Gap等品牌高。
這一點和關羽失荊州的前幕何其相似。關羽首戰于禁告捷,使荊州軍處于主動地位。在此情況下,關羽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在“吳下阿蒙”一番歌功頌德后,本就飄飄然的關羽禁不住心花怒放,認為自己的后方十分安全,遂抽調全軍支持北伐,致使后方陷入空虛。呂蒙大軍出動,一戰未打,就輕松拿下了關羽的基地江陵。
不思變通如關羽
恃才傲物和不思變通是緊密相連的。馬莎百貨進入中國后,一直沒有對中國的消費群體進行足夠的研究與細分,只是簡單的把中國市場視為一棵具有巨大商機的“搖錢樹”,以保守謹慎到近乎固執態度的將英國馬莎搬到了中國。無論是服裝風格、款式尺碼、購物方式還是結算模式都延續“純正英國血統”,卻無法匹配當前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而在快時尚搶灘市場,中國消費升級趨勢日盛的環境下,這種陳腐守舊、不思變通的經營理念只能讓馬莎百貨被淘汰。
卻說關羽在臨沮之地被擒后,吳候惜才,不忍殺之,遂勸使歸降。關羽不齒,厲聲罵曰:“碧眼小兒,紫髯鼠輩!吾與劉皇叔桃園結義,誓扶漢室,豈與汝叛漢之賊為伍耶!”孫權怒,又有主簿左咸進言“昔曹工恩禮留之不住,乃成禍患,主公今日若不即除,恐貽后患”,孫權遂命斬之。
俗話說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昔日韓信受胯下之辱,終與蕭何、張良并列為漢初三杰,與彭越、英布并稱為漢初三大名將;司馬遷遭宮刑卻不放棄生命,終成不朽之作《史記》。想那當日,若關羽以諸葛瑾招降為下下策,拖延時間等待皇叔救援未嘗不可也;即便不行,在吳候面前暫委曲求全,將英雄氣概瞬時拋之腦后,待保全生命后,覓得良機逃脫,而后尋得效勞皇叔之道。以當時草莽英雄揭竿的態勢,天下人亦不會恥笑關羽也。
可惜一代忠良,就這樣死于不思變通,歷史也徹底被改寫。回到馬莎百貨,難道不也一樣?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