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博物館:展示上海“母親工業”前世今生
今年是上海紡織博物館開館10周年。30多年前,3位市政協委員遞交提案,呼吁籌建上海紡織博物館,經過20多年努力,提案終獲落實。
提案簡述:建立上海紡織博物館,展示上海紡織業的發展歷程,展望上海紡織業的發展前景
提案成果:2009年,上海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為申城市民們提供了寓教于樂的去處,也帶動了其他行業博物館的應運而生
提案人:六屆市政協委員蘇延賓、張承宗、丁力
如今,當游客們漫步于上海紡織博物館,仿佛置身于一幅精彩的歷史長卷中。在這里,借助一幅幅文字、圖片、影像,你可以了解到上海紡織業在明代“衣被天下”的源遠流長,感受到上海紡織業在新中國時期作為上海“母親工業”“支柱產業”的顯著成就。歷經千年傳承、百年輝煌、十年創新,時至今日,上海的紡織業仍在繼續澤被浦江兩岸的土地,這讓很多前來參觀的上海市民感受到濃厚的情懷。
早在1986年,就有上海市政協委員通過遞交提案,提議籌建上海紡織博物館,展示上海紡織業的發展歷程,展望上海紡織業的發展前景。之后,經過20多年努力,這項提議終于化為現實。
30年前的呼吁貢獻真知灼見
上海地區是我國紡織業發源地之一。宋末元初,上海地區開始引進棉種。至元代,著名棉紡織家黃道婆始創手工紡紗。至明代,上海成為全國最大的棉紡織業中心。至清代,上海引進紡織機器,建成機器織布局,并建立了紡織工業體系。
新中國成立以后,上海又成為我國現代紡織工業技術中心,紡織業的數量、規模、從業人員均為全國之冠,在科研開發、技術引進、出口創匯、內外交流等方面,都為國家作出了較大貢獻。
在1986年的上海市政協六屆五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蘇延賓、張承宗、丁力聯名遞交提案,建議建立上海紡織博物館,收集古代文物,展示中華文化精萃,匯集近代上海紡織工業技術發展資料,總結發展歷程,溝通國內外紡織先進技術,探索今后發展方向。
在具體構想方面,提案建議,博物館可分為古代館(收集自黃道婆以來的古代紡織文物資料,按朝代序列陳列)、近代館(收集自清代末至新中國成立前夕的紡織文物資料陳列)、現代館(收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紡織科研成果、產品開發、經營管理文物以及國外發展動向資料陳列)、學術交流室(配有電信設施,如音響、放映、錄像等,供內外交流用)。
對于這件提案,各個承辦單位表示,上海建立紡織博物館是必要的,但限于當時的客觀條件,在短期內難以落實。建議從即刻起便可著手收集、整理各年代的紡織文物,匯集各種發展資料樣本,并可利用下屬單位撥出一部分用房,開始籌建,規模可由小到大逐步發展,待條件成熟,再正式在上海建立紡織博物館。
21世紀初博物館啟動建設
時光飛逝,到了21世紀初,上海紡織博物館的建設,終于被提上議事日程。據了解,上海紡織博物館之所以能啟動建設,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
從整個上海城市發展的角度而言,到了21世紀,上海已經走過了“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大規模市政建設時期,開始在文化建設方面投入更多力量。尤其在21世紀初,上海借申辦2010年世博會的契機,開始籌建一批文化場館,包括各類博物館、紀念館,當時上海各大行業、系統紛紛有所行動,這就為上海紡織博物館的建設創造了很好的外部環境。
從上海紡織業的發展角度而言,20世紀90年代,上海紡織產業“壯士斷臂”,實行結構調整、功能轉型,一方面“關停并轉”一批企業,另一方面開始二次創業,重新構筑大服裝、大裝飾、產業用紡織品三大支柱產業,大力推進品牌戰略。到了21世紀初,上海紡織集團已完成了改革轉型,實現了主營業務扭虧,可以騰出更多精力用于發展文化事業。這就為上海紡織博物館的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內部條件。
2002年,上海紡織博物館完成項目立項,開始啟動建設,由上海紡織集團負責資金投入。
當時,博物館的建設,主要涉及幾個問題。一個是命名問題。剛開始時,有人提出了將新的場館命名為“紀念館”。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這種稱呼并不合適。所謂“紀念”,主要是針對已經消逝的人和事。然而,上海紡織行業并未退出歷史舞臺,只是經營業態發生了變化,因此,新的場館命名為博物館更為合適,這一建議被采納。
還有一個是選址問題。隨著20世紀90年代上海紡織產業結構調整,一批工廠“關停并轉”,騰出空余場地,紡織集團決定遴選一處有紀念意義的建筑物,將其建成博物館。當時經過討論,形成兩個建設方案,一是在楊樹浦路上的原國棉十七廠建館,一是在澳門路上的原上海申新紡織第九廠建館。對此,有專家提出,原上海申新紡織第九廠建于1878年,是中國動力紡織的策源地,在那里建造博物館,具有很大的象征意義。最終,第二種方案得到采納。
博物館內容與提案建議不謀而合
20多年過去了,委員的提案建議最終成為現實。
2008年,上海紡織博物館竣工。2009年1月7日,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那時,當年的3位提案人中,蘇延賓、張承宗已經去世,丁力還健在,并參加了博物館的開館活動。在現場,丁委員感慨萬分。
上海紡織博物館位于蘇州河南岸、澳門路北側的原上海申新紡織第九廠舊址,現有4000余平方米展廳。整座博物館集工業旅游、愛國主義教育、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體,分設4個展館,在展品和布局上,都與當年提案中的建議不謀而合。
其中,“歷程館”展示了遠古時代上海紡織的起源與發展、近代上海機器紡織業的創始與興起、舊上海紡織工業的繁盛與屈辱、新中國上海紡織業的支柱作用與輝煌業績、新時期上海紡織業的改革開放與第二次創業、未來上海紡織引領科技與時尚的展望,演繹了上海紡織工業的發展軌跡和趨勢。
“擷英館”展示了上海紡織業發展史上的輝煌成就。在這里,參觀者可了解到上海紡織創造的“中國之最”,感受到上海紡織創造的行業領先,目睹上海歷史上的紡織先賢、專家、勞模的技藝和風采,回味難忘歲月里的紡織工業“老字號”和紡織商業“百年老店”。
“科普館”通過“神奇的纖維足跡”“繽紛的面料世界”“完整的工業鏈”“廣泛的應用空間”的展示,通過紡織工業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的介紹,讓參觀者了解紡織科普知識,體驗紡織科技成果。
自2009年以來,上海紡織博物館累計接待觀眾近240萬人次,為申城市民們提供了寓教于樂的去處。同時,這座博物館的建成,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效應,帶動了其他行業博物館的應運而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