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助燃”歐洲經濟
近日,《中國貿易報》記者獲悉,近年來中國企業對英國投資增長迅猛,累積投資額從2010年的12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約230億美元。英國對待外國投資采取比較開放的態度,以及人民幣國際化不斷深入為中國企業在英國投資提供了重要助力。
記者從中國貿促會駐英國代表處了解到,中國企業對英國投資正呈現出多元化趨勢。中國企業對英國投資已經從最開始的石化、制造、銀行等行業,發展到目前的電信、醫藥、基礎設施、房地產、物流、食品甚至核電和文化創意產業。
浙江滬杭甬高速、江西銅業、中國國航、大唐發電以及中石化5家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倫敦交易所掛牌上市。2015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英期間,中國廣核集團與法國電力集團簽署《英國核電項目投資協議》,中英法就合作建設欣克利角核電站達成一致。2017年3月,欣克利角項目主體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目前,中國對英投資依然保持高水平。據英倫投資客的統計數據,受英國脫歐和中國對外投資政策調整影響,2018年中國(含香港地區)對英國投資額為113.3億英鎊,相比2017年總投資額168.55億英鎊有所下降。除房地產之外,中資在金融保險、高端制造、醫療、教育等多個英國強勢領域也有所斬獲。而從2018年以來,以小米、海底撈為代表的優秀中國企業也開始進軍英國市場。
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目前已有超過500家中資企業落戶英國。而根據英國致同會計師事務所數據,目前在英國投資的中資企業(機構)已超過1500家,涵蓋金融、貿易、電信通訊、高端制造、基礎設施、醫藥、航運、能源等主要領域。
為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發展目光投向英國?據了解,英國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也是世界上投資吸引力最強的國家之一。美國《福布斯》雜志發布的2019年《最適合經商的國家和地區》中,英國連續第二年蟬聯榜首,全球第一。根據歐盟委員會的最新數據統計,英國穩居歐洲吸引外國投資(FDI)第一位。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英國的經濟發展優勢十分明顯,國內消費潛力和市場規模巨大。英國的貿易投資便利化程度也很高。根據世界銀行2019年公布的對全球190個國家的營商難易度排行,英國在最容易營商的國家中排第9位。而經合組織的統計則顯示,英國創業障礙世界最少,“產品市場監管”排名位居世界第二,貿易和投資便利排名世界第三,英國是歐洲最方便經商的國家。據世界銀行統計,在英國建立公司并開展業務只需13天,而歐洲其他國家平均需要32天。此外,較低的稅率、靈活的勞動力市場、世界領先的創新能力、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便利的財產登記、較為健全的基礎設施、世界頂尖的人才因素以及先天的語言優勢等都成為英國備受投資者青睞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中國企業的注意力已不僅停留在英國。2019年10月發布的《中國企業在歐發展報告2019》顯示,雖然目前中國在歐盟各主要國家的企業布局數量仍小于美國、日本等國家,但近年來總體增速較快。2013年至2018年間,中國企業數量則保持著遠超10%的年復合增長率,這一速度在德國甚至高達25%。由此可見,中國企業作為后起之秀正在加速入駐歐盟國家,預計將在未來的歐盟外商體系當中扮演關鍵性角色。
上述報告指出,從產業發展來看,中國企業能夠全方位帶動歐洲產業鏈升級;從民生福祉來看,中國企業愈加融入當地,為社區發展貢獻力量;從科技發展來看,中國企業在歐洲已投入大量資金設立研究機構并進行投資,推進校企共研、培養人才,促進歐盟前沿科技的研究水平。騰訊依托自身領先的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寶馬提供貫穿自動駕駛研發全流程的先進完整技術方案鏈條。以華為為代表的企業,通過開展“未來種子”計劃,幫助各國各地培養ICT領域人才,該計劃啟動至今,共有來自31個歐洲國家的1347多名學生參與。在各大行業已身處領先地位的中企,正以自身的先進技術帶動歐盟國家創新發展。
羅蘭貝格全球監事會副主席、大中華區CEO Denis Depoux表示,對于歐盟而言,這些中國企業正在扮演“助燃劑”的新角色,它們已為歐盟國家注入更多活力,推動了歐盟工業、企業、社區以及人才更上一個臺階,“我們需要意識到,中國企業在歐盟發展已頗見成效,中國和歐洲企業在大方向上擁有共同的目標。面向未來,雙方仍有巨大的潛力和合作空間,從而全面釋放協作共贏可帶來的效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