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工業奠基人之一--陳維稷
說到紡織工業,那可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但你知道當時我國紡織工業一系列重要決策是如何制訂的嗎?后來的多個紡織行業國家標準是如何出臺的嗎?而這些,都與出生于安徽省青陽的一個人有關。
一、在教學從事革命工作
1902年10月,陳維稷出生于安徽省青陽縣楊田鄉梅溪村一個仕宦家庭。據《青陽縣志》記載,因家境不錯,幼年的陳維稷得以進入私塾就讀,加上他勤奮好學,因此奠定了比較扎實的國學基礎。
1918年秋,陳維稷從家鄉考取了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畢業后升入復旦大學化學系,并于1925年赴英國留學攻讀染化工程。1929年陳維稷從英國留學歸來,就先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學、復旦大學、北平大學工學院、南通學院等。“陳老師講課時深入淺出,理論聯系實際,注意啟發引導,深受學生歡迎。”據他的學生后來回憶,陳維稷在南通學院授課時曾將英國新出版的《染色集成》一書交給全班學生分工翻譯,然后進行具體指導,這樣使學生既擴大專業知識,又提高了英語水平。
眾所周知,在陳維稷執教期間,正值我國國難日益嚴重,全國人民抗日熱情高漲的時候。陳維稷在教學的同時也投身到抗日救亡運動中,并且于1938年3月由香港返回家鄉,擔任安徽省青陽縣民眾動員委員會副主任。抗戰勝利后的1946年,陳維稷任中國紡織建設公司總工程師。在這期間他繼續從事革命活動,發起成立了“中國紡織事業協進會”,不僅在上海解放前夕團結了許多廠長、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積極參加以工人為主體的護廠斗爭,而且常以聚餐為名召開秘密會議,為黨的地下工作者提供掩護和工作場所,并協助皖南游擊隊在上海采購電臺等物資。
二、我國紡織工業一系列重要決策的主導者
新中國成立以后,陳維稷就被任命為紡織工業部副部長。作為新中國紡織工業奠基人之一,他主導了我國紡織工業一系列重要的決策。如紡織工業是加工工業,必須充分重視原料的開發;要在發展紡織生產的同時,注意發展紡織機械和器材工業;要發展天然纖維,同時也要逐步發展化學纖維等等。同時,他還提出要踏踏實實地抓好紡織生產的基礎性技術工作。“在他的組織和推動下,中國紡織工業在50年代就制訂出了統一的經營技術標準和技術經濟指標,總結推廣了各項工作法,開展了工藝研究。這些在當時大多屬于首創,且都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有關史料中這樣評價道。
早在上世紀50年代,陳維稷就提出要探索紡織新技術、新工藝,努力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并強調要走自己的路子。根據中國人口眾多、勞動成本相對低廉的具體情況,陳維稷認為棉紡工業既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又要大力提高成紗質量和降低細紗斷頭率。他創造性地主張細紗應采用中速、中卷裝。“這種獨創、富有遠見的科學見解,對克服和糾正當時盛行的片面強調速度的錯誤觀點,正確引導紡織科技事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青陽縣相關方志研究者這樣說道。當然,效果也是明顯的。據《青陽縣志》等史料記載,在他的領導下,中國紡織工業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到上世紀60年代時已逐步縮小了與國際水平的差距,并研制完成了轉杯紡紗機、靜電紡紗等新型紡紗、新型織布等重大科技項目。
我們知道,紡織原料和纖維檢驗是紡織工業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陳維稷一貫重視并支持紡織原料如棉花等的開發和纖維檢驗工作。
上世紀80年代初期,農業部門培育和推廣了魯棉1號、中棉所7號、10號等一批早熟高產棉,使中國棉花產量大幅度提高。但是,這些品種有著致命的弱點,即強力低、成熟度差、細度不勻率大,造成了紡織加工的困難和紡紗成本的增加。陳維稷了解情況后,立即向有關領導反映,并迅速召開國產良種原棉及紡紗性能學術討論會,從而溝通了農業和紡織工業科技人員的思想,在棉花品種培育上取得共識。“可別小看了這次會議,它對以后的棉花品種培育可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會后不久,農業部門就培育出適合紡織工業生產的新的良種棉代替了魯棉1號和中棉所10號,棉花品種培育出現了新的勢頭。”青陽縣方志研究者告訴我們。
棉花檢驗工作,是保證棉花品質的重要環節。1950年4月紡織工業部成立纖維檢驗所,統一管理棉花檢驗工作。隨著纖維檢驗機構的建立,陳維稷就組織力量著手制訂纖維標準,先后制訂了細絨棉、粗絨棉和霜黃棉等標準。1972年經陳維稷的推動,我國頒發了棉花(細絨棉)GB1103-72國家標準試行方案,從此誕生了中國第一個棉花國家標準。而這個標準至今還在執行。隨后幾年中,在陳維稷的關心和組織下,中國又陸續制訂了毛、麻、絲等纖維的國家標準。
三、援外工作受到周總理表揚
除了積極推動國內的紡織工業發展外,長期分管紡織工業援外工作的陳維稷還發揚國際主義精神,處處真心誠意地幫助受援國發展民族經濟,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好的影響。
據史料記載,1956年中國幫助緬甸建設的直邁紡織廠,是紡織工業部承接的第一個援外項目,也是中國工業部門的第一個援外項目。陳維稷在主持這個項目時,親自過問和研究了技術上的有關問題。當了解到緬甸當地只生產纖維較短的粗絨棉時,陳維稷果斷地決定把緬棉運回國內在國產設備上試紡,據以制訂合理的工藝條件和設備配套方案。經過對設備部件和工藝的多次改進,終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中國援建的緬甸直邁棉紡織廠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建成。
最有意思的是,中國援建的這個廠與美國原來援建的棉紡織廠相毗鄰。美國廠用進口原棉,成本高,而且由于工藝不合適,成紗質量差,產量也低,年年虧損。而中國援建廠由于采用當地棉花,工藝合理,成本低,成紗質量又好,產品供不應求,連年盈利。據史料記載,這個廠的建設成功,為中國贏得了國際聲譽,為此受到了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的表揚。
除此之外,在中國幫助越南南定棉紡織廠恢復生產、援助柬埔寨建設棉紡織廠等方面,陳維稷都能根據各國實際情況制訂援助方案,不僅大大增加了越南、柬埔寨等國政府的財政收入,而且搞活了這些國家城鄉織布業,繁榮了當地經濟。
從1949年11月就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紡織工業部副部長,一直到1982年4月離任,陳維稷應該還創造了一個紀錄——擔任部領導長達33年之久。而作為新中國紡織工業的奠基人,這位從安徽省青陽走出的“老部長”,為新中國的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是值得敬仰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