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店鋪應對疫情、自強自救的四點建議
圖片來源:中服網
2月6日,商務部發出通知,希望各個地方結合當地疫情變化,積極組織,適時開門營業,承擔社會責任,滿足社區消費需求。
就筆者所在城市的狀態預判,疫情解除尚需時日,尚不具備全面復工營業條件,部分商場兼顧員工恐慌心態、店鋪賣場交叉接觸風險和消費者服務需求,力所能及地壓縮營業時間,減少交叉接觸機會。
近10天來,一些商場日銷售在20萬元上下。顯然,在缺乏技術權威透明引導情況下,多數消費者的恐慌心理還在緊繃的應激狀態。
面對這種情況,零售店鋪應該進一步采取適時有效的行動,有所作為,避免說大話,唱高調,要遵循大眾應激心理演變特點,在幫助別人之前,先立足本店,把自己的事做好。
首當其沖的是調整年度經營策略。
具體有以下四點建議:
第一、要抓緊組織一線員工的心理疏導。
社會大眾應激時間的遷延,各種信息和身邊風險交織在一起,會加重一線基層員工的心理壓力,甚至會影響到員工家庭成員。可以通過小范圍在線培訓、團隊互動、游戲激勵等溝通交流,一旦疫情解除,可以安排小范圍戶外空間活動,調整恢復員工的心態、恢復笑容。
第二、要抓緊摸底調整店鋪產品結構。
部分接觸類服務項目面臨租金壓力和顧客不接受服務的壓力,受流動資金壓力,部分品牌不得不改變合作政策,甚至無法繼續合作,棄店而去。
要千方百計與現有合作品牌供應商洽談,調整合作條件,在春季商品、夏季商品的季節調整過程中選擇最優方案。同時對品牌的庫存、現金流和物流儲備的承載情況進行排查,共同承擔風險。也可以結合2021年的經營規劃,適度淘汰,合并落實規劃要素,保證實體店鋪的正常運轉。
第三、要盡快啟動與線上營銷公司合作。
結合各自門店特點,完善和優化網絡營銷平臺,增加與顧客接觸的渠道。尤其是數據化工具應用比較落后的門店,要抓住機會跟進數據化研發前沿水平,利用數據化工具輔助,通過線上預訂線下配送、機動車廣場集市、定制化團購、分時段戶外大棚展銷等形式,適度脫離店鋪,進行離店服務營銷。
第四、要抓緊分門別類與會員溝通。
零售店鋪畢竟要依賴新老消費者,特別是忠誠會員,要利用一切機會,從營銷角度設計溝通服務產品,可以關注不同類型顧客的心理感受難受,共享、疏導、安撫,適度傳遞消費信息,將情感關懷、消費需求、社會信心交融在一起,為消費者傳遞親人的喜悅,為企業夯實前行的基礎,為社會播撒健康的陽光。
來源: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作者:潘玉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