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察:服裝行業上市公司中報凈利普遍下降
上半年的疫情對紡織服裝行業影響有多大?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A股42家紡織服裝類上公司中,16家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下降,17家公司的應收賬款同比增加,30家公司凈利潤同比下降,占比高達71%。
一方面是企業經營現金流惡化,另一方面是積壓處理的存貨無法收回資金,面對消費者線上化購物的潮流,服裝企業必須盡早完成轉型升級,迎合市場趨勢,因為連NIKE、ZARA都陸續關閉線下實體店,國際潮牌跟不上中國消費趨勢的變化,也一樣面臨市場淘汰。
庫存與經營壓力逼走國際潮牌
轉型是近年來紡織服裝企業的主流話題,尤其是疫情影響下,一些擁有線下門店或者主要向線下市場供貨的企業,面臨了極大的經營與現金流壓力,因為線下消費的銳減,導致了大量庫存的產生。
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告訴記者,今年的疫情,主要影響了冬季服裝和春季服裝的銷售,而冬春換季是服裝企業重要的銷售時點,因此庫存積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經營。上半年紡織服裝企業業績承壓后,下半年能否通過清庫存回流資金是關鍵。服裝行業潮流周期很快,如果老款銷售規模超過新款,對品牌會產生較大影響。
疫情不僅帶來壓力,還帶來了思考,比如提升線上營銷比重,以及線上渠道與線下渠道的打通等等。海瀾之家雖然上半年營收凈利潤同比下降,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增加76.79%,庫存也有所減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二季度新零售渠道及傳統電商零售大幅提升,線上銷售較去年同期增長40%。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接受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半年服裝企業普遍出現高庫存現象,尤其是注重線下實體門店的企業影響較大,很多國際潮牌如NIKE、ZARA等在庫存與經營壓力下,紛紛或短時或長期關閉了線下門店。由于服裝并不像食品飲料一樣是剛需產品,面對消費者與市場的選擇,也倒逼了服裝企業加大轉型力度,使線上線下快速融合。
東方證券研報也指出,不少行業白馬股隨著中報的披露,股價和市場關注度短期有明顯的提升,一方面,從業績表現來看,一季度由于疫情沖擊形成了行業中期底部,二季度部分龍頭公司在電商快速增長和新零售全面推進之下經營環比明顯改善,整體呈現出較強的經營韌性;另一方面,目前板塊整體估值較低、機構持倉處于歷史低位,因此行業內低估值白馬本身也會吸引更多市場關注。
迎合消費趨勢國潮品牌開始崛起
因為對線上渠道的不了解,一些品牌服裝在線上化轉型中也走了不少彎路,程偉雄表示,很長一段時間,線上成為品牌服裝的展示窗口或清理庫存的出口,因此一些企業雖然有線上化轉型,但在財報中可以發現,主要的銷售依然來自于線下,這種情況導致的結果,就是消費者對于服裝品牌線上和線下的差異看待,反而影響了品牌發展。
“看服裝企業是否轉型成功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看他們的全渠道門店產品、價格、款式是否統一,折扣活動與線上線下促銷是否一致;第二點就是線上渠道的營銷占比是否夠高。對于很多傳統服裝品牌來說,不能光看著線上流量紅利就將線下徹底否定,因為轉型并不一定順利,消費者也有線下消費的需求,而且線上線下聯動才是未來的趨勢?!背虃バ壅f。
記者在一些潮流單品小店看到,雖然疫情期間線上消費需求爆發,但月銷量反而呈現一種回落態勢,而一些品牌旗艦店雖然通過打折促銷產生了月銷上萬的爆款,但除此以外的服裝月銷量往往在百余件左右。顯然線上的流量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隨著越來越多服裝品牌開始注重線上市場,大量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間被擠占,流量的爭奪也在一場場直播帶貨“全網最低”的吆喝聲中走向白熱化。
某頭部資產管理機構財經戰略專家、高級經濟師王權對記者表示,線下渠道與線上渠道是并行不悖的。在一線城市,許多年輕人忙于工作,網購成為節省時間的方式,但是在中小城市,有閑暇的居民還是愿意線下購物,服裝品牌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線上線下兩結合或有所偏重的方式進一步推進渠道建設,投資者也可以關注服裝企業的店面改造和市場布局,看企業是否對于轉型和消費趨勢有清晰的認識。
“當前消費潮流是國潮興起,抗疫增強了民族凝聚力,也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像李寧、回力這些老牌服裝企業在上半年都有很好的銷量,也做出了合適的營銷策略?!备兑环蛘J為,本土服裝企業將有很好的轉型升級機遇,不僅是打通線上線下渠道,利用大數據充分挖掘不同消費層的市場需求,更是填補國際潮牌的市場空缺,提升自身品牌影響力的好時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