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以科技創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近日,記者專訪了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對2023年行業取得的成績總結復盤,對2024年行業發展需面對和克服的挑戰提出建議。
向好態勢顯現,行業運行平穩
2023年,面對異常復雜極具挑戰的內外部環境,中國化纖行業始終保持戰略定力,精心備戰,精益運作,在危機突圍中穩中求進,展現出了厚積薄發的韌勁。
總體來看,2023年化纖行業運行呈現出積極向好的態勢。一是行業產銷基本穩定,市場相對平穩。行業總體開工負荷基本維持在高位,且庫存狀況保持良好。此外,2023年化纖價格波動幅度和頻率相比前兩年大幅減弱,大大降低了企業采購原料和把控庫存的難度。二是化纖出口表現較好,出口量繼續保持增長態勢。1-11月化纖主要產品合計出口量同比增加17.5%,增速同比提升8.06個百分點。一方面反映出國際市場對我國化纖產品的需求增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化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三是環比來看,行業運行已經呈現出逐步復蘇的態勢。1-11月化纖產量同比增長9.99%,增速由年初的負增長,到4月份轉為正增長,之后持續提高?;w行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降幅持續收窄、轉正,其中營業收入同比由1-2月的-4.98%,至1-10月為3.98%,利潤總額同比由1-2月的-97.16%,至1-10月為2.24%。四是高性能纖維和生物基纖維行業持續穩步發展,高性能纖維主要產品生產平穩增長,總體仍有盈利;萊賽爾纖維產能利用率提升,產銷量快速增長。
陳新偉介紹,行業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深耕行業的一大批優秀企業的付出。他們直面困境,不抱怨、不躺平、不放棄,在困境中謀發展,把壓力變成動力,不斷加強內部管理,提質增效,通過深入研究行業和市場的發展方向,更好地配置資源、組織生產、開發產品、開拓市場,一心一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進而推動行業和社會發展。
碩果累累,
科技、綠色、品牌引領行業發展
在國家、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優秀企業的全力推動下,2023年,化纖行業在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品牌建設方面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新特點。
科技創新方面,中國化纖行業已經通過煉化一體和體量優勢形成了進入壁壘,功能性、差異化纖維產品持續更新迭代,環境友好與生物纖維材料有望更多替代石油資源的纖維產品,智能化生產成為典范,高性能纖維加速成熟,行業卡脖子環節迅速減少,開始逐步引領化纖工業新發展。
2023年,一批科技成果斬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和專利獎。“千噸級紡織用海藻纖維產業化成套技術及裝備”、“柔/彈陶瓷超細纖維材料的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獲評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廢舊滌棉混紡織物分離與高值化利用的關鍵技術研發”等2個項目獲評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皬U舊滌綸紡織品乙二醇醇解 -甲醇酯交換間歇法再生DMT及其鈦系催化劑合成PET的產業化關鍵技術”等3項技術獲評獲評科技進步獎一等獎,“PE/PP超細超短纖維制備關鍵技術及應用”等6項技術獲評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行業還涌現出一批國際先進的工藝技術。華茂偉業、保定天鵝研發的結晶法純化NMMO技術工藝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實現了萊賽爾關鍵溶劑的國產化,基本解決了我國NMMO對外依存度高的問題。江蘇恒神、中科院寧波所、哈工大建成了十噸級超高強高模HF55M碳纖維工程化生產線,碳纖維拉伸強度≥5800 MPa, 碳纖維拉伸模量≥377 GPa,斷裂伸長率≥1.50%,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浙江恒逸石化研究院等單位研發出了抗污尼龍6制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技術,達到同類產品國際先進水平。浙江佳人新材料等單位研發的萬噸級高純度再生DMT工程化生產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行業智能化發展再上新臺階。桐昆集團功能聚酯纖維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成為國家五部門聯合評定的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盛虹石化攜手霍尼韋爾發布智能工廠實踐經驗,為行業提供借鑒等。
綠色發展方面,化纖行業綠色設計及制造能力顯著提升。部分優秀企業獲評國家級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和省級綠色工廠,13家企業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企業獲評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產品供給能力提升,菌草再生纖維素纖維、無銻聚酯滌綸、海藻纖維、聚乳酸等綠色產品產業化生產,化學法再生滌綸產品不斷豐富。
特別是芮邦·中國纖維零碳行動2023 綠色纖維制品可信平臺發布,引發了行業強烈關注。該平臺采用國家二級節點解析技術、區塊鏈技術、供應鏈追溯系統等信息化手段,可實現從纖維到終端產品的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升級和在線交易,可追溯全流程信息……憑借科技和信息技術的加持,在數字化和信息化浪潮洶涌的時代,中國化纖行業正在贏得更大的話語權。
此外,再生纖維素纖維綠色發展聯盟(CV聯盟)及其成員企業賽得利、三友化纖、絲麗雅、吉林化纖、新鄉化纖等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積極踐行“雙碳”戰略,綠色纖維認證產品不斷豐富。
品牌建設方面,桐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活動繼續引領化纖生態圈協同創新,并在桐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23/2024發布會上發布九大類流行纖維。“華峰千禧·中國纖維品牌聯動創享匯”系列活動等,均為行業品牌建設注入新活力。作為“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的重要延伸活動,纖維之路活動繼續走進眾多下游企業,分享桐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23/2024發布的纖維品種,了解了終端品牌在產品研發中的痛點、難點,探討協同創新的可行路徑,為發揮創新纖維在終端產品中的增值作用打下了基礎。
恒力集團、榮盛集團、盛虹集團、恒逸集團、新疆中泰等化纖相關企業上榜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恒力集團董事長、總裁陳建華,恒力集團副董事長、恒力石化董事長范紅衛,盛虹集團董事長繆漢根等化纖企業家上榜《財富》2023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盛虹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繆漢根,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長金,泰和新材董事長宋西全等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化纖企業及企業家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眾多化纖企業越來越注重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的培育,行業品牌建設工作成效顯著。
圍繞七大行動,
推動建設現代化化纖產業體系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中國紡織工業肩負著至關重要的歷史使命。為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正式發布了《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綱要(2022-2035年)》?;w工業是紡織產業鏈穩定發展和持續創新的核心支撐,是國際競爭優勢產業,是新材料產業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擔任重要角色。陳新偉提出,下一步中國化纖協會將會同其他相關部門形成合力,通過推動化纖工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高質量發展,讓行業真正形成更有創新力、更有附加值、更可持續的產業鏈供應鏈,鞏固提升紡織工業競爭力,滿足消費升級需求,更好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化纖產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圍繞《行動綱要》提出的7項重點行動,陳新偉表示,化纖行業將通過建立系統高效的科技研發體系、完善多層協同的創新平臺體系、建立新型高質量的標準支撐體系來推動行業進步的紡織科技創新;通過加強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研究、發布和新材料新技術在終端產品的設計應用等,把握有效需求優化供給結構,立足化纖特色推進品牌建設等行動突出文化引領的紡織時尚升級;通過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穩步推進節能低碳轉型、提升智能制造關鍵技術水平、完善化纖現代化綠色制造模式等踐行紡織綠色制造和履行社會責任;通過鼓勵龍頭企業在中西部地區建設化纖紡織全產業鏈一體化基地,引導化纖企業參與跨國產業鏈供應鏈建設等,建立協調聯動的紡織區域融通發展;通過鞏固提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地位、穩步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積極參與全球產業治理、培育國際化發展領航企業等推進雙循環的國際化供應鏈提升;通過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開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等促進數字經濟和紡織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通過培養復合型人才、建立化纖人才智庫等支撐現代化發展的紡織人力資源建設。
專注賽道,
加快形成化纖新質生產力
《行動綱要》為紡織化纖產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可遵循的具體指南,但面對當前全新的發展環境,化纖企業應注意哪些問題?下一步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在哪里?
對此,陳新偉指出,我國化纖行業發展面臨著一些問題和短板,一是高質量發展尚不充分,原料保障多元化和產業鏈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尚需提高;二是部分原輔料、助劑及關鍵裝備制約尚需突破。如再生纖維素纖維原料進口依存度偏高,部分生物基纖維原料關鍵技術有待突破、提升等;三是高性能纖維、生物基化學纖維和可降解材料的發展還有差距;四是綠色發展和循環再利用體系需要完善提高等。
對此,陳新偉建議,化纖行業下一步發展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要堅定可持續發展的信心和底氣,也要直面行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引導理性投資。
二是加強行業自律,建議企業加強行業交流協作,避免價格大起大落和無效的惡性競爭。
三是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如提高常規纖維附加值、提升高性能纖維生產應用水平、加快生物基化學纖維和可降解纖維材料發展;加快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實現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增加優質產品供給,培育纖維知名品牌,從原料端引領紡織價值提升等。
四是開拓國際市場,規劃好產業布局。從國際來看,要緊抓機遇積極開拓化纖出口市場,建議要更多研究與東南亞、中東地區等的投資與商貿合作,同時需要不斷拓展國際視野,加快提升全球化服務能力。從國內來看,要關注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轉移的趨勢,關注東部沿海地區研發制造高端化纖產品的趨勢。
對于已經到來的2024,陳新偉表示行業依然將面臨嚴峻復雜的形勢。他建議行業和企業家要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專注自己的賽道,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推動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構建自己的“護城河”,共同迎接世界化纖強國的到來。
?。▉碓矗杭徔椃b周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