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利用:讓廢舊衣物重獲“新生”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煩惱,家中的廢舊衣物多處于“扔之可惜,留著不穿”的狀態,不過,隨著生活垃圾分類的推行,廢舊衣物歸類于可回收垃圾,在北京、浙江、上海等地的小區里,出現了專門有“紡織品”字樣的回收柜,打開廢舊物資回收網站,也可以看到紡織品回收的選項。
廢舊衣物被回收后將如何循環利用?科技是如何助力廢舊衣物循環利用的?
我國年廢舊紡織品回收率僅15%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華平說,目前,全球年服裝銷售量超過1000億件,紡織服裝業占用了全球2.5%的土地、超過2%的原油和淡水,排放了8%-10%的碳、20%的工業廢水、35%的海洋微塑料。但全球廢舊紡織品資源化回收率僅13%,回收后再用于制作服裝的比例小于1%。在我國,每年廢舊紡織品產生量大于2500萬噸,但資源回收率僅15%。
一般來說,廢舊產品的循環利用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對廢舊衣物來說,梯次利用主要是指二手貨銷售或捐贈。近5年的數據統計發現,目前需要大批量衣物捐助的地方逐漸減少,簡單的舊衣服捐贈已無法滿足偏遠地區的需求。而且根據有關規定,考慮到衛生與安全問題,內衣褲或T恤等直接接觸皮膚類的舊衣物是不能進行捐贈的,但此類衣物生產量超過60%。因此,回收的廢舊衣物,只有極少數部分被重新利用,大部分是被運到垃圾廠進行焚燒或填埋,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包括廢舊衣物在內的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是我國實現低碳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王華平說。
面臨回收、經濟、技術等挑戰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和消費國,目前80%的紡織品是化學纖維產品。據有關研究機構測算,每利用1000克廢舊紡織品,可降低3600克二氧化碳排放量,節約6000升水,減少使用300克化肥和200克農藥。如果我國廢舊紡織品全部得到循環利用,可直接減少我國耕地占用面積2000萬畝,年節約原油2400萬噸。
廢舊衣物回收循環利用的阻礙有哪些?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常務副會長趙凱說,從生產環節看,目前紡織品綠色設計不足,易拆解、易分類、易回收性欠佳。從回收環節看,回收端分布不足,布局尚不完善,回收主體以小企業、個體戶為主,缺乏經濟化、資源化的分揀與處理中心。從綜合利用環節看,廢舊衣物在流通過程中的消毒、規范管理還有問題。加工利用企業由于前期投入大,如果后端產品附加值不能保證,商業模式就會出現問題,影響回收利用的動力。
王華平也認為,我國廢舊衣物資源化面臨品質、技術與經濟等諸多方面的挑戰。比如回收的廢舊衣物以多材質混紡為主,識別、翻新、分割、分拆、分級等自動化規模化與連續化智能化處理水平低,裝備的適應性及綜合利用水平低,原始顛覆性創新與集成進展慢,產業鏈標準系統難以成型等。
2025年,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率達25%
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信部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率達到25%,廢舊紡織品再生纖維產量達到200萬噸。
當前,我國在廢舊紡織品資源化技術創新、產業化等方面已取得一定進展。“我們研發的化學法再生循環技術以廢舊紡織品為原料,通過徹底的化學分解還原成聚酯原料,重新制成新的具有高品質、多功能、可追溯、不斷循環的滌綸。”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陳國明說,公司每年處理廢舊紡織品達4萬噸,年產再生產品3萬噸,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2萬噸,節約石油40萬噸,不僅填補了國內在廢舊紡織品循環再生領域的空白,也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我們還應創新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新技術的產業化開發,建設高水平的現代廢舊紡織品處理產業體系,培育廢舊紡織品處理領軍企業矩陣,提升循環再利用的低碳與環境效益,建立與完善廢舊紡織品清潔化生產考核和安全評價體系等,促進廢舊紡織品處理產業高質量發展。”王華平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