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古DNA之中的人類遷徙軌跡
鄭磊/文
2009年之后,古人類全基因DNA的研究開始對考古、人類學甚至語言學一些習以為常的觀點提出挑戰。大衛·賴克教授是這個領域的開創者。他的《人類起源的故事》從古DNA視角,向讀者提供了一個各大洲人的祖先來自何方的清晰畫卷。我們由此可以了解不同族群之間如何融合、替代和擴張,以及人類大家庭的關系。
《人類起源的故事》。資料圖
2001年開始,基因組測序的成本大幅快速下降,人們開始直接比較全基因組信息,重建每個人的成千上萬個遺傳路徑,發現從一個人的基因組里,確實可以挖掘出眾多祖先的信息。每個人攜帶2個基因組,分別來自父、母親。通過計算這兩個基因組之間差異的密度,可以推斷在兩個基因組上不同位置的共同祖先存在的時間(李恒,Richard Durbin,2011),奠定了古DNA研究的理論基礎。
現代人類的擴張不早于5萬年前,大約4萬年前,世界上還生活著其他直立行走和具備一部分現代人能力的古老人類群體,但是現代人類最終淘汰了其他人類亞種。基因研究顯示,有些古人類亞種消失了,但其基因留下了痕跡。比如,歐洲最早的尼安德特人,由于種群偏小且發生了與差異較大的種群的混血,導致生育能力不斷下降,可能是其消失的部分原因。在非洲以外的人群的基因組中,來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占1.5%-2.1%,東亞人比歐洲人多一些。
所有現代人都來自5萬年前開始的從非洲和中東向其他地域的遷徙,但是有可能與當地原有的族群有雜交。古DNA全基因組的一個重要成果是解釋了全球人類遷移的路徑。根據現有研究成果,我們知道人類至少有兩次走出非洲,第一次經過近東,去了歐洲、亞洲北部和亞洲南部,分別形成了古歐洲人、古歐亞北部人和古東亞人。而當時生活在西伯利亞的古歐亞北部人曾經白令陸橋到了美洲,美洲原住民從古歐亞北部人那里繼承了約1/3血統。非洲以外的人類基本都是大規模人群相互融合的結果。
在末次冰盛期(距今25000-19000年),冰川覆蓋了歐洲北部和中緯度地區,當地的原始人類跑到歐洲南部避難。14000年之前,地球氣候變暖,曾經延伸到地中海、位于尼斯附近的阿爾卑斯冰川墻融化了,于是歐洲東南部的人群和動植物又大量流入北方和西南方,橫掃歐洲大陸。在12000-11000年前,農業發祥于土耳其東南部和敘利亞北部,采獵者開始馴化動植物。之后這些人群隨著農業文明一起,向四面八方擴散和融合。大約9000年前,農業開始擴散到希臘、印巴地區,并在歐洲擴散到了西班牙、不列顛、德國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馴化技術是重大技術發展,促成了人類的進一步大融合,縮小了當時歐亞大陸和非洲人群之間的基因差距。比如土耳其農民進入歐洲,以色列、約旦人進入非洲,一批人進入印度以及中亞大草原,通婚和建立以畜牧業為基礎的新經濟,促進了農業革命向世界各地蔓延。而5000年前,青銅時代的技術進步更加速了這個進程。現代歐洲人的歷史中發生了一次5000年前來自歐亞大草原的人類遷移帶來的融合,并促使了印歐語系的形成。
作者還指出16000多年前,北美洲被冰蓋覆蓋,而太平洋東岸沒有結冰,第一批亞洲人已經通過白令陸橋沿著海岸向美洲遷移了,成為第一批美洲人。大約13000年前,北美冰蓋中間形成了一條無冰走廊,出現了另一波南下的遷移。
在東亞,人類已經存在了170萬年以上,而且是大約9000年前的一個獨立于近東的農業發源地,而后在印度與近東起源的農業融合。東南亞和臺灣人的祖先來自長江流域某個祖先群體,但是漢族人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東亞支系,漢族和藏族有很大一部分血統來自同一個黃河流域的祖先群體。這兩個分別位于黃河、長江流域的群體是不同的。在最近2000年里,中國發生了史詩級人口遷移擴張和大規模混血事件,我們非常想了解東亞人的祖先群體之間的關系,末次冰期以后東亞人群的遷移歷史。中國現在已經成立了具有世界水平的古DNA實驗室,相信揭示答案的日子也不遠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