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度華年》熱播服飾融合了蠟染、型染、友禪染、吊染等復雜工藝
“劇中裴文宣的這套服飾融合了蠟染、型染、友禪染、吊染等復雜工藝,而且這個面料十分特殊,十幾條里就只挑出這一條。”近日,古裝劇《度華年》熱播,極具中國傳統美學現實質感的視覺表達連連獲得觀眾稱贊,來自嘉定外岡鎮的一名年輕蠟染手藝人王巖也參與了劇中的服飾圖案的染制。
“我們根據造型指導老師郭寶寶提供的樣板反復打磨,像劇中人物李川有一套披風造型是手工扎染的,是魚子纈紋樣,我和助理兩個人輪流,一顆一顆地扎了1.8萬顆魚子纈,耗時半個多月,手上磨得全是泡,最終呈現出的效果非常好。”王巖說。
在王巖的工作室復歸蠟染藝術館里,一幅幅蠟染作品依次整齊擺放,小到戒指、發帶,大到屏風、窗簾,還有許多利用“邊角料”打造的藝術裝置。
據了解,王巖目前就職于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研究蠟染藝術已經10年之久,曾多次赴貴州、云南,學習、考察當地蠟染、扎染等傳統染藝技術,擅長利用傳統蠟染技法進行創新創作,并將多種材質、染料和工藝技法綜合運用于蠟染藝術的創作之中,突破原有的藍白調民族風,尤其擅長真絲脫膠與蠟染相結合,作品新穎,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創造了市場上獨有的新型蠟染藝術。
此前,王巖通過在社交媒體平臺展示蠟染作品與郭寶寶相識,兩人時常探討傳統手工藝的制作,終于在《度華年》服飾的制作中達成了合作。“郭老師一直堅持中國傳統手工藝,對圖案制作工藝更是精益求精,不僅希望精心的服裝設計能夠服務于劇中的故事,讓劇中人物看起來既有古典韻味又不失時尚感,更希望傳統手工藝能有更多展現的機會,得到更好地傳承。”王巖介紹,古裝劇組的服裝造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作,純手工制作有很多不確定性,在郭寶寶的鼓勵下,她進行了大膽嘗試和創新。
據介紹,《度華年》劇中的服飾設計參考了《中國圖案大系》《中國織繡服飾全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專業著作,整體審美沿襲了魏晉時期雅致飄逸的風格,并融入了符合當下年輕觀眾審美的元素,均為手工打磨制作。
(來源:新民晚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