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龍丁燦陽“白手起家”的神話
卡西龍(中國)有限公司當家人------丁燦陽,用他的努力譜寫了又一個“白手起家”的神話。
借錢創業遭失敗
1984年,由于家庭經濟困難,14歲的丁燦陽輟學了。輟學后的丁燦陽選擇進入一家鞋廠工作,在工廠一線學習做鞋,一做就是四年半,由于手藝熟練,工資從最初的每月一百多元上漲到每月四、五百元。盡管每月四、五百元的工資在當時已經算得上“高收入”。但是,這并不是丁燦陽所想要的。
1989年,19歲的丁燦陽不顧家人的反對離開打工的鞋廠,向親戚借了4000元,準備單干。用近200元購買了一套做鞋的工具,包括桌子、烤箱、錘子、鉗子、剪刀等制鞋“五件套”。丁燦陽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
“購置完制鞋工具后,剩下的錢都買了材料。”每天早上進材料,然后將材料發放到制鞋廠周圍的村民家里,由這些臨時工人在家里加工。四個月下來,丁燦陽的小作坊生產了8000雙旅游鞋,這些鞋賣出去后,丁燦陽賺了人生的第一個2萬元。
嘗到甜頭后,1990年,丁燦陽決定擴大生產,將賺來的2萬元全部投入生產當時非常流行的一款方口鞋。“由于是模仿別的廠家,沒學到精髓,鞋子生產出來后,穿在腳上很不舒適,根本賣不動,2萬元也賠光了”。
選定方向再創業
1990年下半年,兩手空空的丁燦陽再一次回到了工廠打工,先是幫親戚鞋廠賣鞋,之后又進入了生產線。“按現在的話來說,經歷了銷售和生產兩個最重要的環節。”這一次,丁燦陽不再是單純的打工,開始學習別人的經驗。
一年半后,丁燦陽又借了2萬元,重新開始創業。“1992年還是從小作坊做起,到1996年開始有了自己的標準廠房和正式流水線。產量也從最初的一年2萬雙發展到一年80萬雙”。
早年在鞋廠的工作經歷加上從小對美術的喜好,賦予了丁燦陽一項“特長”。“市場上流行的鞋子,我只要看幾眼,回來就能夠在圖紙上畫出來。”利用自己的“特長”,丁燦陽從1992年開始就自己設計鞋子的款式,并且獲得了市場的青睞。
“應該說,當時的成人鞋市場競爭還比較小,只要老板有精力管理內部生產,有精力設計新的款式,就能夠發展。”然而,這種情況并沒有持續多久,“到了1996年左右,整個成人鞋的體系已經基本形成。因此,我轉到了一個新的細分市場——童鞋。盡管利潤比較薄,但產業發展相對空白,競爭也小很多。”
幾經挫折獲成功
初入童鞋行業,丁燦陽經歷了一段發展的黃金時期。1997年到2004年,丁燦陽自己設計的沙灘鞋更是連續幾年在同行業保持領先。
然而,做企業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2004年到2007年,丁燦陽試圖通過卡通形象來提升銷量,卻遭遇授權方單方面漲價,不得不放棄,三年下來,付出的成本遠大于收益。
最終回歸自主品牌幫助丁燦陽獲得了較穩定的發展。從批發起家,到試行自己的專賣體系,如今丁燦陽在全國已經擁有了近1000家專柜和專賣店。“童鞋業的圈地時代已到來,誰占據了終端,誰就占據了市場。”對于丁燦陽來說,二十年的創業生涯如今正面臨一個轉折點,“行業洗牌已經開始,企業能否做大,關鍵就在這兩三年。”
“成功的道路只有不斷摸索和嘗試才能發現。”丁燦陽認為,自己最大的優點就是敢于嘗試,敢于拼搏。在丁燦陽的辦公室里,柜子上的一排排管理方面的書籍和一張清華大學總裁班的畢業證書特別醒目。丁燦陽坦言,正在通過不斷學習,使自己變得更加沉穩。
創業心得
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朝著目標努力前進。拼搏、拼搏、再拼搏,總有一天會獲得成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