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力國際市場 中國紡織到底缺什么?
第十一屆中國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展,這個在紐約市中心舉辦的展會,不僅是美國紡織服裝界了解中國的窗口,也是中國紡織業與其他國家紡織業的競技場。盡管金融危機過后,一些東西在悄然改變,但在這個舞臺上中國仍是獨一無二的主角。
然而當我們身處潮流品牌的聚集地,卻很難聽到中國紡織發出的聲音。即便一些頂級的品牌也都會標上“中國制造”,但這個詞匯卻被淹沒在品牌耀眼的光輝之下。
角力國際市場,中國紡織到底缺什么?跳出熟悉的環境審視我國紡織業,其優勢與劣勢一目了然。買印度造不如買中國造
在紐約的行程中,安排了購物環節。走進奧特萊斯之前,導游半開玩笑地說:“這些品牌打完折后都很值得買,但我建議與其買印度或孟加拉制造,還不如買中國制造。”雖然身處行業之外,但他根據自己的經驗說出來的話,卻傳達著耐人尋味的訊息。
本屆紐約展,不是純粹的中國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而是融入了紐約國際服裝采購展、紐約國際家紡面料展、Texworld USA服裝面料展三個展會。除了中國企業外,還有來自韓國、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美國、日本等諸多國家的企業,和他們同臺競技,中國企業并不膽怯,更多的是表現出了自信。不過,近年來,我國周邊一些紡織大國的發展速度非常快,這讓我們在自信的同時,也不得不用一種冷靜客觀的眼光反思他們的長處。
巴基斯坦一個家族企業的“富二代”管理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接表達了對中國紡織品的敬意,他認為中國紡織行業的制造能力強大,產業鏈完備,產品質量很不錯,但他同時也指出:“巴基斯坦紡織產業基礎好,產品價格普遍比中國便宜,人民幣升值后,不少訂單都轉移到巴基斯坦。”因此,他們感覺今年的日子要比去年好過。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產業鏈很長,產品覆蓋了紗線、面料、服裝,此次展出的主要是男女式服裝。“我們以外銷為主,主要做OEM,和Gap等品牌都有合作。”在展會現場,該公司展出的這些服裝的確表現出了較大的價格優勢,一件衛衣售價3.5美元左右。可能正是瞄準了訂單從中國轉移的機遇,巴基斯坦目前加強了發展紡織業的力度,同時,印度和孟加拉等紡織大國也出臺了促進紡織業發展的相關舉措。這位負責人認為,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強大的國內消費能力將對中國紡織企業的未來發展起到很大的支撐作用。
和這些發展中國家相比,整個展會上,韓國紡織業的表現更為搶眼,其時尚的設計讓不少周邊國家的產品黯然失色。認真了解后,發現他們除了時尚的外表,還有不少內在的科技含量。對來自韓國的一家面料企業來說,今年已經是3年內第6次來到紐約展出了,和其他大多數參展企業一樣,他們此次展出主要是見見新客戶,做做廣告宣傳。據其展會負責人介紹,金融危機并沒有讓公司的銷售業績發生變化,相反公司開發的一種用紙紡成的紗線很受客戶歡迎,美國客戶購買這種紗線制成的面料后,再做成服裝及其他成品,銷往其他國家。據記者了解,在金融危機時期,除了發展中國家廉價產品受沖擊較小外,就是這些科技含量較高的新品體現的抗風險能力較強。
周邊國家的迅速成長,或許是我們注定要面臨的局面。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們必然要與實力越來越強的競爭對手角力國際市場。對此,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并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憂慮,他將眼光跳脫出產業低端,希望以科技與品牌為突破口,中國紡織業應在更高的層面找到自己的競爭力,實現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的轉變。品牌之殤情堪幾許
紐約確實是一個購物的天堂,每個人心所向往的大牌唾手可得。然而從第五大道到時代廣場,從梅西百貨到某個不知名的小店,記者和一位業內的朋友依舊兩手空空。或許太挑剔,總無法產生在國內逛街時邂逅某件自己喜歡的服裝時的那種興奮。平淡無奇的設計,做工一般的質地,讓人找不到遠渡重洋來購買的理由。當然也有來自阿瑪尼的驚艷,但不菲的價格標榜出其高貴的姿態。
到奧特萊斯血拼,成為大多數中國人在美國不可或缺的經歷。花上幾十美元,甚至十幾美元,就可以擁有一件名牌服裝,這足以讓人心動,盡管服裝里面的標簽上明白無誤地寫著“Made In China”。當顧客們手拎大包小包走出奧特萊斯,帶著疲憊而又滿足的神情,很難讓人分辨其滿足感究竟來自買到了中意的服裝還是過了一把品牌癮。
紐約毫不掩飾對品牌的推崇,以及人們對品牌的欲望。雖然同樣的價格在國內可以買到式樣更美觀、更舒適的服裝,但因為它們不是CK,不是POLO,不是TOMMY,于是我們舍近而求遠。
正如杜鈺洲所說,中國不缺乏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我們可以為一流的品牌做加工,為這些品牌標上“Made In China”,但我們始終都站在它們的身后,第五大道上沒有我們的聲音。何時外國友人以購買到一件中國品牌的服裝為榮,那就意味著紡織強國的真正到來。結束語
“Made In China”這個被廣泛運用的詞匯,如今演變成“Made With China”,這意味著中國制造已成為世界各國產業分工中的有機一環。
但一些積極進取的中國人從不滿足于此,他們一直朝著“Created In China”邁進。紡織業作為中國傳統優勢產業,或許可以成為“Created In China”的突破口,我們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