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專業合作社人才“貧血”
2007年7月,國家頒布實施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法律形式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2007年7月,國家頒布實施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法律形式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3年過去,惠州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如何呢?昨日,惠州市政府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248家,合作社成員5950人,上半年輻射帶動農戶8.5萬戶,戶均增收1500多元。與此同時,合作社面臨的發展瓶頸也日益凸顯,248家合作社中,大專以上科技人才僅有80人,占合作社管理人員的6.7%
目前惠州市荔枝、韭黃、馬鈴薯、甜玉米、柑桔、梅菜、特色蔬菜、花卉等八大特色農產品都相繼發展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了“粵農牌”荔枝產品和鮮荔枝、“黃西牌”韭黃、“平海牌”馬鈴薯、“歲歲紅牌”柑桔等20多個農產品商標。去年,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統一組織農產品銷售總值近6.5億元。統計數據顯示,入社農戶增收普遍比非入社農戶高10%以上。
今年8月26日至9月2日,惠州市人大常委會對全市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情況進行執法檢查。昨日上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執法檢查組組長朱挺青在執法檢查報告中指出,由于惠州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起步晚、時間短,當前還面臨著發展資金不足、科技人才缺乏等困境。全市248家合作社中,大專以上科技人才僅有80人,占合作社管理人員的6.7%。
對此惠州市人大常委會建議,各級政府和財政部門要建立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資金投入機制,金融部門要通過農戶小額信貸等形式,幫助解決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結合村官培養,通過雙向選擇,每年從大學生人才庫中輸送一批專業人才到合作社任職鍛煉;盡快制定合作社適用人才隊伍培訓規劃,加大培訓力度。
“強拉”大學生不是辦法
吸納大學生到農民專業合作社任職鍛煉是否可行?南都惠州民間智庫成員徐穗輝坦言并不看好,強行通過外力將大學生拉進合作社,最多也只是曇花一現,農民不一定歡迎。徐穗輝認為,打破合作社的發展困境,需要堅持走“大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模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