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遠:中國經濟生態嚴重“沙漠化”
在11月10日晚間央行決定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之后,國家統計局緊接著公布了10月份的經濟數據,CPI高達4.4%,再創年內新高,比9月份環比上漲了0.8%,令人觸目驚心。
當然,這樣的觸目驚心和現實的物價上漲比,還是令人感覺數據本身的“謙虛”,事實上,自9月份CPI創造年內新高3.6%之后,整個物價的走勢無論是食品,還是非食品,都呈現一個普漲的態勢:發改委公布的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價格監測的數據表明,監測的包括蔬菜、糧油、鮮肉類及水果共31個產品中,共24種產品價格呈不同程度上漲,而大中城市黃瓜、西紅柿、油菜等15種主要品種蔬菜平均零售價格比9月上漲近10.1%,北京的雞蛋價格已經翻倍,土豆更是暴漲了4倍,蘋果居然成了“價值洼地”而被資金開始盯上。
是什么導致了目前價格的普漲態勢?國家發改委和央行開始互相推卸責任,央行表示,將物價上漲簡單歸結為貨幣超發“不科學,不客觀”,但至于如何才科學和客觀,央行沒有給出答案;而國家發改委認為,物價的上漲因素包括貨幣超發、工資上漲、自然災害和游資炒作。的確,從本輪通脹的因素看,貨幣的全球大放水是影響價格的最主要因素,各國貨幣超發現象嚴重,而美國最新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使得全球性通脹隱憂漸顯,大宗商品價格持續看漲,石油在80美元以上繼續盤上,而熱錢的加速涌入,使得輸入性通脹的形勢也極為嚴峻。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發改委終于承認,今年要將價格控制在3%以內很困難。
但是,令人迷惑的是,即使現在大家一致認為,貨幣超發成為當下價格飛漲的罪魁禍首,43萬億的超發貨幣是目前GDP的2倍,但事實上,就中國的GDP和貨幣發行量的關系而已,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一直處于超發狀態。超發并非今天特有的現象,而是中國經濟一貫的特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M2與GDP的比率就呈現不斷上升趨勢,1990年為0.7,2004年達到1.85,增長1.6倍。從1992年到現在,央行每年印刷紙幣的增長速度在23%左右,我國M2與GDP的比率出現加速上升趨勢。1990~1996年,該比率每年上升2~8個百分點;自1997年開始,每年上升10多個百分點,最多上升13多個百分點,這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我國M2與GDP的比率不僅在世界上最高,而且上升速度也最快。即便如此,如果從90年代來看,中國的嚴重通脹也就兩次,一次是92年到95年,一次是從05年到08年,前一次毫無疑問是貨幣超發,而后一次是因為全球性的流動性過剩。{page_break}
問題就來了,既然中國的貨幣超發是常態,為什么通脹并沒有成為常態呢?而且,我們應該明白,自08年末開始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中國貨幣政策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中國的貨幣政策,從來都不敢提“寬松”的情況下,已經嚴重超發,提了寬松之后,我們發現,GDP與貨幣發行量之間的比重并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09年,GDP與M2的比重是1.8倍,而今年到年終比例也基本差不多,和中國歷史上的比例基本持平。不可否認,貨幣超發的確成了本輪物價上漲的主要誘因,但我們需要探討,為什么之前多年的貨幣超發,并沒有必然發生通脹,而在現在,一旦貨幣超發,必然發生通脹呢。
根子在于中國實體經濟的基本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05年開始,中國一方面是GDP的飛躍,另一方面是經濟的虛擬化和泡沫化,由于房地產泡沫的暴利和民間資本做實業環境的惡化,導致資本逐漸向房地產和一些易于炒作的領域集中,民間做實業的意愿非常低迷,使得經濟“植被”被破壞,經濟“沙漠化”嚴重。也就是說,從78年到現在,即使貨幣超發,但由于民間投資的渠道很多,大家做實業的意愿強烈,加上制造業處于上升的周期,發行10萬億的貨幣,有8萬億很快會從貨幣變成資本,變成原材料,零部件,機器設備;而在目前經濟虛擬化嚴重的情況下,同樣發10萬億的貨幣,只有2億萬變成資本,有8萬億要么進入房地產、股市等虛擬經濟領域,要么仍然以貨幣形態存在,這意味著,作為經濟植被的制造業和民間實體投資越來越貧瘠,整個經濟的蓄水能力下滑,一遇到洪澇災害,水就沒地方去,一旦再擠壓房地產,即使一小點點的水,也會引發物價的泥石流。
在經濟沙漠化的情況下,我們看到,自今年7月份以來,CPI重新回到了3.0時代之后,盡管各方遮遮掩掩,中國自下半年已經進入通脹時代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8月份CPI再次沖高至3.5%之后,9月份CPI再創3.6%的新高,根據最樂觀的預計,起碼在兩年時間內,中國的物價指數再次回到3.0%之內基本無望。在國內的負利率和流動性過剩,保值的壓力使得游資掀起一輪又一輪的炒作潮。而且,必須指出,中國目前的CPI是被嚴重低估的,也就是說,按照目前統計出來的CPI,我國的物價水平遠遠超過了3.6%,在CPI被低估的情況下,民眾事實上承擔著比CPI更高的通脹稅,事實上是讓民眾為保持經濟高速增長買單,事實上是向居民征稅,本質上都是為了保持經濟增長的速度而讓居民承擔更多的發展成本,事實上是向居民征稅。
物價泥石流的可能,因此,央行對于貨幣超發,一定要清醒看到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已經今非昔比,禁不住這么多的貨幣的沖擊,再加上收入分配的失衡,導致居民在收入分配問題上已經經歷了“失去了十年”,嚴重的通脹,必將導致居民幸福感的降低。在經歷30年的發展之后,沙漠已經侵占了中國經濟的大部分領地,我們缺少了抵擋貨幣洪流的本錢,如果再不關緊貨幣的水龍頭,迎來的必將是罕見的惡性通脹。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