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傍大樹”謀出路
去年以來央行8次上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讓銀行驚呼“差錢”。小型微企業由于貸款融資難,資金鏈緊張,越來越“玩不轉”,面對“冬期”,如何生存——
入夏以來,盡管天氣愈來愈熱,但被銀根緊縮、成本加大、勞動力缺乏這“三座大山”壓迫的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中小微企業卻有“過冬”的感覺。
銀根緊縮企業鬧“錢荒”
據報載,今年來長三角一帶的中小企業普遍鬧起了“錢荒”,甚至出現大量企業處于停工或半停工狀態。就連素以小商品聞名的溫州市,竟然也出現了中小企業因貸款無門而“扎堆”倒閉的現象。
據溫州市經貿委監測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該市眼鏡、打火機、制筆、鎖具等35家出口導向型企業銷售產值同比下降7%,利潤同比下降30%左右。同時,這些企業訂單金額出現減少趨勢。這些企業中虧損的占四分之一還多,僅三成企業利潤保持增長。行業平均利潤率為3.1%,利潤率超過5%的企業不到10家。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長期以來,中小企業習慣在寬松的貨幣政策下生存發展,所以每次宏觀調控伴隨銀根緊縮,總有一些企業在一夜間猝死。“資金管理,是中小企業最薄弱的環節。一旦信貸緊縮,他們的融資問題就會暴露出來。”石獅市私營企業協會會長李俊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央行貨幣緊縮政策不改的情況下,不少企業為解燃眉之急,無奈下走的是民間借貸或者高利貸的路子,這樣造成企業融資成本一路水漲船高。而貸款之后高額的還款利息則讓企業不堪重負,極易造成資金鏈斷裂。
借風使船保留實力
李俊概說,中小企業,尤其是微型企業一定要走向聯合,以前說船小好掉頭,但是現在市場經濟的競爭是越來越激烈,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風浪就把小船打翻了。只有抱團,走向聯合,增加抗風險的能力。
其實,在李俊概說這番話之前,已有不少“差錢”的微型企業老板開始試水“傍大樹”,來解燃眉之急。這當中,熊曉寶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他是一家專門承接西褲加工企業的老板,他告訴記者,由于工價高,成本大,工廠資金無法周轉,甚至發不出工資,為了不讓自己辛苦打拼十幾年的勞動成果付之東流,于是,他找了一家實力較雄厚的上家企業談判,做了它的子公司。
熊曉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目前的市場行情和企業實際收支計算,一年下來,最少要虧損40多萬元,這對于做小專賣出身的他來說,是傾家蕩產都承擔不起的。成為子公司后,他只要負責主管以上人員的工資,其他成本均由母公司負責,一年來,以加工一條西褲2元的利潤計算,他可以獲得將近20多萬元的純收入,而且一點風險都不用擔。“當別人的子公司雖然心不甘情不愿,但這樣至少自己有賺頭,而且也保住了翻身的資本!”熊曉寶說,這叫做借風使船。
轉型升級輕裝上陣
據調查發現,在生產成本快速上漲和市場萎縮的雙重擠壓下,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企業的“冬天”已不期而至,大批服裝和鞋類工廠處于半停狀態,少數企業開始倒閉。
據報道,廣州一家服裝廠有五六百名工人,專門代工品牌童裝牛仔服裝,此前工廠每個月出貨可達22萬至25萬件,但從3月開始訂單大減,減少了一半以上。但是,也有一些企業不愁訂單,卻因為招不到工人而不敢隨便接單。在靈秀工業園開服裝加工廠的顏老板說:“目前,廠里68臺設備只開動了一半。”而導致這一原因的,并非沒有訂單,而是招不到工人。
為了擺脫利潤過薄、成本上漲等困境,中小特別是微型企業必須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與營銷創新等,提高產品質量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企業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與發展力。對此,以前一直做服裝外貿和加工的許先生為了減少成本和負擔,干脆把廠子給盤了出去,專心致志地做起了服裝研發。企業轉型后輕裝上陣,壓力小、干勁足,讓許先生天天有精神去談判和走市場。這不,現在的許先生天天都喜笑顏開,再也沒有前段時間的唉聲嘆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