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再創新高
9月26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報價6.3735,創下匯改以來新高。
近期歐洲銀行業受債務危機拖累,美聯儲刺激經濟舉措未能提振市場,國際資金趨向避險,人民幣承壓較大。
9月26日,人民幣兌主要貨幣均呈上升趨勢。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兌人民幣6.3735元,1歐元兌人民幣8.5634元,100日元兌人民幣8.3270元,1港元兌人民幣0.81697元,1英鎊兌人民幣9.8499元。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對財新記者表示,國際收支局勢及經濟基本面影響人民幣走勢。現在國際金融市場太多不確定,資金流動主要趨向是避險。8月中國外匯占款大幅度反彈,大量資金有流入之勢,給人民幣帶來的壓力比較大。
他認為,短期內經濟形式的不確定性太大,人民幣未來走勢難以判斷。
由于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拖累銀行業,上周美國穆迪公司下調希臘八家銀行評級,希臘即將違約的傳聞甚囂塵上。歐美經濟復蘇緩慢,貨幣政策不得不保持寬松狀態。9月21日美聯儲議息會議僅計劃4000億美元國債期限調換的“扭曲操作”。市場上避險情緒濃厚,美元大幅度走強。
美元指數繼續上升,香港一年期美元對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市場(NDF)價格上漲,升值已逾2%。
對于目前國內匯率市場上即期人民幣價格走勢與NDF走勢相背離,丁志杰表示:“這種倒掛反映了國內市場上人民幣的自主性在增強。”NDF價格變動主要受到近期美元指數上升影響,這并非代表人民幣未來會出現貶值。
由于美元盯住的貨幣主要是歐元、日元、英鎊等,人民幣不在美元的一攬子貨幣中。近期歐洲、日本的經濟表現疲軟,相對于這些貨幣,美元走勢較強。但相對于如人民幣這類強勢貨幣,美元表現依然較弱。
上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各大投行紛紛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金融數據公司Markit公布的歐元區以及中國的9月匯豐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覽值均差于預期。受經濟復蘇緩慢預期的影響,原油、有色金屬、化工等品種呈現明顯下跌走勢。
截至9月23日收盤,紐約商交所11月交割的原油期貨價格下跌0.82%至每桶79.85美元,這是國際油價自去年11月以來首度停留在每桶80美元水平線以下。倫敦金屬銅鋅錫鎳鉛等周跌幅均在15%。
市場恐慌心理使金價順勢下跌。9月23日,紐約COMEX12月份交割的黃金期貨價格下跌101.90美元,單日跌幅創五年之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