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世界的經濟對話
全國“兩會”剛過,關注中國和世界經濟的人士再次將目光投向一個會場: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2年會經濟峰會”今天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開幕。本次論壇的主題是“中國和世界:宏觀經濟和結構調整”。來自國內外政界、學界和企業界的近千名代表出席經濟峰會主論壇和15分組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副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鶴發表了主旨演講。就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趨勢,劉鶴表示,首先是工業化將出現新特點,人力資本和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空間和彈性都在加大。其次,城市化趨勢仍然是中國未來重要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再次,中國將繼續實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但國際化的內容將會發生較大變化,最主要的線索是國際收支將逐步走向基本平衡,而這將與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決策變化相互適應。最后,中國的市場化過程將繼續,未來的改革將加快。“改革應當按照價值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深化。所謂價值導向,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價值觀念,堅持保護產權、堅持鼓勵競爭、堅持公平和效率的統一、堅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所謂問題導向,就是要有針對性的和有先后順序的解決一些突出的體制矛盾和問題,特別是財稅、金融、價格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演講中表示,受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國家主動的調控和一些深層因素共同的影響,中國經濟從去年以來逐漸在減速,今年1月份和2月份也基本上延續了這樣一個趨勢。在這樣大背景下,第一,推動中國經過幾十年較快發展、較快成長基本因素總體還沒有變,這些基本因素是城市化、工業化、市場化、國際化。
第二,制約中國經濟較快成長的限制因素在增加。首先是勞動力資源優勢的弱化,2011年中國勞動力資源占中國總人口比重第一次出現了下降。“作為生產要素的勞動力在減少,需要負擔的老齡人口在增加,不可能不對中國經濟的未來產生影響。”其次,資源環境的約束日益突出,中國經濟高速成長背后是對能源資源強大的消耗,無論從資源環境的角度看,從資源環境的供給角度來看,中國高速成長面臨的約束在增強。所以,中國經濟要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的進程,推動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在“對話城市領導人:中國的城市化與結構調整”分論壇上發表了題為《中國城鎮化與流動人口問題》的演講,闡述了我國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作用、重要任務以及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了億萬農民工全面融入城市的重要意義。
在“回望‘十二五’開局”分論壇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認為,經濟體制障礙沒有得到消除,而消除經濟障礙的根本出路在于進行市場化改革,尤其要做好改革的頂層設計。
為了深化中外代表對相關議題的討論,本次經濟峰會設置了多個平行討論組,包括“迷霧中的歐洲經濟”、“中國經濟硬著陸:不可能還是不可避免”、“促進增長的宏觀經濟管理”、“發展多層次的金融市場”、“服務業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等議題。記者穿行在討論組的各個會場深深體會到了春寒料峭中對世界經濟走勢的深切關注、熱烈討論和激烈交鋒。
在當天第一單元之后,主辦方共舉辦了15個分論壇和中餐演講和晚餐演講,均圍繞著中國經濟的熱點問題和全球經濟形勢等題目展開。
不過,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摩根士丹利(亞洲)非執行主席史蒂芬·羅奇則批評:“談到全球再平衡問題,世界現在變得越來越失衡了,尤其是過去30年。美國、歐洲、日本,在中國都是這樣。全球消費的70%發生在發達國家,但不會再繼續增長了。對于中國經濟需要依靠外需拉動而言,現在是要警醒的時候了,現在需要做再平衡的工作。”同時,羅奇表示:“中國經濟永遠不會硬著陸。”
作為氣候專家,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則提醒中國同行,中國應加速發展低碳經濟,“這可能會引領新的工業革命”。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談到中國經濟在“十二五”第一年的調整時認為,政府與企業、居民、市場的關系沒有得到根本性調整,反而更加扭曲。比如消費低、儲蓄高,主要原因不是居民或消費者的儲蓄高,而是因為政府的儲蓄高;投資過高也是因為政府或者國企的投資行為所引起的。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對此的回應是,中國應該對國有企業實行“鳥籠經濟”,把國有企業趕到鳥籠里面去,也就是上世紀90年代朱镕基總理設計的國有企業改革思路,國有企業更多集中在具有戰略地位的行業。
雖不在同一會場,平行舉行的“促進增長的宏觀經濟管理”分組會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張維迎的觀點大膽犀利。他在演講中表示,希望在5—10年內國有企業的比重應該占到10%左右。他說,真正的宏觀經濟管理應該是創造一個好的制度環境。“在這個制度環境下,每個人都有積極性去努力生產、努力工作,都有積極性去創新,企業家精神能夠得到有效發揮,資源能夠流向最有效率的部門。從這個意義上講,最后的宏觀經濟政策不是政府花錢的政策,而是政府應該盡量少花錢的政策。”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的注意力則集中在金融領域。他提出,中國商業銀行已具備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條件,商業銀行已經到了必須改革的地步,應推進資產證券化。
在下午的“發展多層次的金融市場”分組會上,中央匯金副董事長李劍閣、招商局集團董事長傅育寧等參與了研討。中投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高西慶表示,中國金融體系沒那么糟糕,不應完全照搬西方的。
在由國務院副秘書長江小娟主持的“服務業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環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隆國強的報告簡潔明了:“講兩個觀察,一個觀點。第一個觀察是中國服務業貿易保持了快速的發展,第二個觀察是中國服務業貿易的結構在迅速變化,一個觀點是中國需要進一步擴大開放來增強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主持的“國際能源市場近中期展望”分組會討論了核電安全、核電發展規劃等內容,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等四位嘉賓參與了上述環節討論。
分組論壇“房地產市場的困境與轉機”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房地產金融產品在2012年會有明顯快速發展,開發商資金來源種類會更加多元化;房地產金融能力開始成為房地產行業競爭的一個核心競爭力,2012年是房地產金融啟動之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部長呂薇主持的“新技術發展與綠色增長”分論壇,有來自四位企業界的代表參與了“創新——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話題研討。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利民主持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國際比較”單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陳清泰主持了“危機中的企業戰略與合作”單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