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頻頻跑路為哪般?
整整兩周,劉雯幾乎每天都被噩夢籠罩,而這一切源于投資。春節過后,劉雯在朋友的介紹下將自己的積蓄20萬元全部投入P2P平臺“旺旺貸”,本以為三個月后會得到一筆數目不小的收益。誰知還不到倆月,網上一條爆炸性新聞讓劉雯的美夢當即破滅——“旺旺貸”涉嫌詐騙跑路。
這些天來,劉雯幾乎所有精力都放在尋找失蹤的“旺旺貸”上,試圖找到蛛絲馬跡并追回她的20萬。但當她一遍遍撥打400電話,聽筒那端永遠只有無法接通的提示音;一次次聯系QQ客服時,所有的QQ圖標全部處于離線狀態,而其官方網站早已無法打開。
受害的投資者有近千名,投資金額從2000元到100萬,總金額超過1000萬元,而這筆巨款一夜之間不翼而飛。這家注冊于深圳的P2P平臺,上線僅僅5個月,就突然全員失蹤,杳無音信。
據受害的投資人表示,“旺旺貸”平臺所發的標,期限有一個月到一年不等。一般一個月的標回報率都在18%-19%,兩個月的回報率在19.8%,三個月能達到21%-22%左右,而一年的回報率竟然達到了24%-29%,并且網站明確表示能夠提供本息保障,當用戶注冊后,還有獎勵和返點,這讓不少投資人動了心。
“我發現網頁打不開的當天就去報了案,之前在他們網站上看到公司包括擔保公司的營業執照、稅務登記等就順手拍了照片,但當深圳當地派出所去他們的注冊地調查時卻發現,這家擔保公司并不存在,注冊資料都是假的”,劉雯如是說。因為查無此公司,所以定性為“詐騙案件”,之后再無下文。
P2P網貸,以“低門檻、高收益”招攬著投資者。然因沖動投資、經驗不足,加之一些心存不軌、有道德風險的P2P平臺以超高利益進行誘惑,不少投資者“淪陷”于迷局……損失在所難免,資金追回也猶如大海撈針。
P2P風潮加劇,跑路事件發酵
2013年至今,P2P行業迅猛增長,為金融業帶來新鮮血液的同時,跑路事件也層出不窮。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投資者已被套牢的資金超過20多億,個別平臺吸收的資金在億元以上。
P2P跑路第一案發生于2012年12月,上線于2012年8月的優易網,4個月便關停,受害投資人60人,涉案金額2000萬元。
據網貸之家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中旬,全國各類P2P借貸平臺已近750家。今年5就月有8家平臺跑路或關閉,包括馬上有錢、日升財富、信譽財富、中信創投、股民貸、仁信貸、威泰創投和弘昌創投等。
進入6月后,先后有6家P2P平臺出現跑路現象。P2P跑路也首次在北京范圍內出現。首先是上線僅4個月的“網金寶網站”人去樓空,據悉該網站涉及金額超過2.6億。隨后,北京出現的第二例跑路案例為北京融信寶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失去聯絡”。受害投資者約600人,涉案金額約8000萬元。上述兩個平臺均出現客戶服務電話無法撥通,客服不在線的情況,至今聯絡不上。
P2P網貸平臺卷款跑路的現象已不鮮見。數據統計,截止目前跑路平臺的運營時長均在6個月以下,更多的是運營3個月內就出現跑路的情況。然而上午上線、下午就跑路的情況實屬罕見,恒金貸開了這個先河。
因準入門檻低、短期內能獲得豐厚回報,加之監管不明朗等原因,致使P2P網貸平臺問題頻現。然而,業內人士認為這是P2P行業大浪淘沙的必經過程,當監管加強之后,該行業會逐步走上健康的軌道。而目前這個階段或許只是那些心存僥幸、道德缺失的“騙子”想趁機撈取一筆。
P2P為何頻繁跑路
紅極一時的P2P,緣何頻現跑路潮?
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出現跑路的原因無非有兩種,一種是因經營管理不善,資金鏈中斷,和對市場的定位不準確,從而導致“被跑路”;另一種則是從起初就抱著詐騙的心態,在監管不明朗的情況下鉆孔子。
其中,跑路的平臺通常具有幾個相同的特征。首先是對利益的錯誤認識。一些平臺通過賺取網貸中的利差點數獲得利益,他們認為業務量越多賺取的利差就越多。然而事實上,一個網貸平臺若要成為主流,其花費在技術維護、廣告投放及用戶體驗上的資金投入巨大,利差所帶來的利潤無法滿足這些投入。
此外,對市場定位不明。一些平臺投資人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來維持平臺的運營,即用新投資人的資金來償還給之前的投資人,以此方式維持平臺運營。然而,因為在審核等環節把控不嚴格,從而導致借款人毀約,造成壞賬等情況,平臺資金鏈隨之斷裂,很快就經營不下去了。
監管不明,政策未落地導致部分心存僥幸者開始踩踏法律紅線,起了歪心。對于這些頻現的情況,業內人士大致總結了以下幾個特點:
1:騙子平臺:建一個P2P借貸系統的空殼,標榜高于一般平臺的收益和優惠政策來引誘投資人,當投資人輕信并做出投資行為。初期,這些騙子會按照“承諾”履行買贈或返點,從而繼續籠絡更多資金,當資金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騙子平臺便人去樓空。
2:搞資金池:不使用第三方托管機構,投資人的錢放入于平臺關聯的資金池中,再由平臺借給借款人,從而使資金的流向不透明。最新的監管措施明確規定,P2P平臺只能是中介平臺,不得建立資金池,這就需要資金接受第三方托管。
3:非法集資:平臺融資后自用,因本身財務風險控制等問題導致入不敷出,從而無法如期返還投資人的資金,出現資金鏈斷裂。
4:平臺自行擔保:P2P平臺自身為借款人做擔保,由于審核機制、風控能力等的缺乏,往往難以確保借款人的信譽等問題,最后導致出現壞賬等問題時平臺資金鏈斷裂。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黃震認為,互聯網金融平臺是為資金個體戶提供公共的服務和支持,而今后由于更多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出現,可能讓每個握有資金的人形成自金融、自決策權,這是互聯網金融對未來投資者金融權益的重大突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