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互聯網泡沫是不壞的泡沫
互聯網有泡沫嗎?沒有泡沫嗎?這是一個全球爭議不休的難題。從一些跡象來看,確實存在泡沫。2013年是2000年以來美國IPO最為旺盛的一年,222家公司實現了IPO,而其中大概有45家是科技公司。2012年5月Facebook上市時,市場估值為1040億美元,阿里巴巴近日在紐約上市,市場估值高達1680億美元。這些公司斥巨資收購相關企業,去年2月,Facebook斥資190億美元收購了WhatsApp;阿里巴巴在上市前的系列并購算得上瘋狂。
并不奇怪,全球富豪榜充斥了互聯網巨頭。阿歌在路透社的專欄有些憂慮地指出:今年胡潤百富榜前十名中5位來自科技行業: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及其家族以1500億元首次問鼎中國首富;騰訊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以1085億元排名第五;百度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及馬東敏以1050億元排名第六;京東首席執行官劉強東以530億元位列第九;小米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憑借450億元排名第十。財富的增長主要來自股市,過去一年里,四位科技富豪的財富增長超過一倍,漲幅居首的劉強東財富增長了7倍,馬化騰的財富增長了75%。
以科技企業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在過去52周里上漲約20%,與中國經濟高度相關的恒生指數同期僅上漲3%。全球實體經濟低迷,只有科技股享受高估值,普華永道報告稱,美國風險投資家們把大量的錢投入科技公司,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二季度風險資本在種子科技公司、初創科技公司和發展科技公司的投資增加了55%,是自1999年第四季度以來最大的一次季增長。投資者搶奪互聯網公司股票,擔心錯過這趟車,再沒有下一班財富快車。
這像極了2000年科網股泡沫崩潰的前兆。9月23日,經緯投資合伙人張穎發表公開信,指出互聯網市場將難以避免由當前的火熱轉冷,所以,需要資金的互聯網創業者,抓緊吧,你們的好時光不多。
即使這次泡沫會崩潰,仍然是有價值的泡沫,尤其對于中國而言。
9月23日,馬云參加了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主辦的“克林頓全球倡議”年會,在談到阿里的成功時,馬云表示,因為中國的貿易結構現狀才給了阿里機會。為什么美國的電商卻不怎么樣?因為基礎結構太好了。在美國,電商就是一道甜點,但在中國卻是一道主菜。
做傳統貿易的人都會頭痛一系列問題,比如商戶的信息對接,貿易的真實性,還有越來越長的賬期,發了貨卻一兩年拿不到錢。阿里巴巴的支付系統成為信用保證,順便解決了賬期問題。以往,中國人以最勤奮的姿態把產品銷往地球的各個角落,卻時刻提心吊膽害怕信用證、海關、貿易對手方出問題,現在局面好得多,感謝互聯網的存在,讓信用在中國不再遙不可及。
從這個角度出發,在中國只要能夠降低信用成本的互聯網行業,未來的前景起碼不會太差。如果有綠色食品網站,如果有信用紀錄網站,甚至最近敗給了羅永浩的王自如,他的第三方智能終端評估之路的設想,也非常令人欣喜。
巴菲特這樣的投資家對互聯網公司非常謹慎,因為更新太快,利潤太低,需要不斷燒錢維持行業地位。但也有很多投資者吃苦不記苦,愿意再次投資互聯網公司。無論這些投資者是不是會破產,他們造就了微軟、英特爾等公司,應該向這些投資者無意識的功勞致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