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力:從美股行業變遷看A股的未來
在進行長期投資之前,對于事物長期的發展規律有一個思考,是很有好處的。美國走在中國前面,美國經濟也走在中國前面,作為經濟反應的股市,美國自然也是走在中國前面。拿中美兩國的一些典型藍籌做一個行業的全面對比,也可以看看如今中國現在所謂的各個行業龍頭在世界級老牌霸主面前是個什么樣的程度,這對長期投資來說很有啟發。
美國的優勢行業體現在金融、新興科技、高端制造、醫藥、消費等幾個行業,這些都很明顯正是美國建立全球經濟優勢的關鍵性行業,美國這些行業的龍頭絕對是世界級的霸主,全球范圍內遙遙領先。具體從美股來看,尖端的個股在新興科技,醫藥、消費也是超級巨無霸,有很多市值不可小覷的藍籌。在我們眼中很厲害的汽車業霸主通用汽車,市值也就是蘋果公司的一個零頭。當然,金融也是霸主地位,畢竟美國就是靠這個來制定全球規則的。而地產,在美股相對來說成了雞肋。
反觀中國的A股,巨無霸盡是金融、地產和石油石化,明確體現了中國在對土地與金融兩塊資源的絕對壟斷。
從以上中美股市的這些行業大致特征來看,我們不能說美國現在厲害的行業就必然是中國的行業未來,畢竟兩國的發展特征和發展路徑不一樣,但還是有不少可以作為先兆的:第一,金融和地產,中國在這個領域算是逆襲了。我們的銀行們動輒上萬億的市值,工行、建行、農行、中行差不多都在世界前10名,工行是世界第一。保險巨頭中國人壽、平安也都是站穩腳跟,我們的券商相比高盛、大摩什么的差了一些。中國的地產也是大型企業輩出。
中國的銀行業10多年前差點兒集體破產后,被確立為國之根本,這么多年來屬于一直含著金鑰匙呵護在暖房中,和地產一起吃成了巨無霸。美國是證券市場主導型的金融體系,而中國則是銀行主導型的金融體系。美國的企業融資主要依靠證券市場,而中國的企業融資則主要依賴銀行信貸。也難怪,美國的銀行業總資產只有10多萬億美元上下,而中國的銀行業總資產接近美國兩倍,而且銀行數量還少。說起來,股市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而銀行業則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至于房地產,中國畢竟還是要搞大規模基建的嘛。
中國的金融和地產,歷史當然是輝煌的,未來也是輝煌的,他們的市值或許依然,但市值的占比將在未來多年是一個持續下降的過程。而且行業內呈現分散,而不是被幾個巨頭集中瓜分的狀況。這注定了無法成為A股中長期高回報的領域。
第二,制造業領域。很矛盾,中國畢竟是世界工廠嘛,必然會有一些比較大的制造業公司。但我們又常聽說,中國制造缺乏競爭力,所以A股中的制造業龍頭上市公司,曾經只是美國制造業龍頭的零頭。
也可以看出來,如果搞長期投資的話,這是我們A股中最該被注重的一個領域。不單是說這些行業回報率高,而且橫向比較,我們現今的差距跟美國巨頭們比差太遠。我們的巨頭跟美國巨頭的零頭都沒比上,純粹是大象跟螞蟻的對比。
醫藥在中國長期弱勢,那的確是,看看過去幾年藥監會斃了幾個判了幾個就很有參考性。消費則是缺乏品牌消費概念,現在才剛剛建立。并且,這兩個行當都是面向國際巨頭們開放最早也最徹底的,國內企業面臨的壓力是最大的,遭遇的不公平待遇也是最多的。比如雙匯在跨地區發展中遭遇的本地保護主義等。
公平和陽光的發展土壤,才是這個行當的首要解決途徑。中國巨大的人口以及消費潛力與當前龍頭企業規模絕對數上讓人驚詫的不協調,這必然是中國的潛力股聚集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