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賣假“名牌”箱包被罰
微信“朋友圈”里賣“名牌”箱包。極低的價格,告訴人們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它們不是真的。日前,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在審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時發現,被告人多有正當工作,“朋友圈”里賣包是為了賺零花錢,而且他們的知識產權保護觀念淡薄,很少有人意識到售假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王某、黃某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兩人還是租住在一起的好兄弟。看到“朋友圈”里流行賣各種商品,兩人閑來無事一合計,決定也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賺點零花錢。于是,兩人通過手機微信平臺發布各類假冒品牌箱包及手表的照片,并在暫住地對外銷售。不久,兩人被警方抓獲。民警當場查獲待售的假冒LV牌皮帶兩根、LV牌包袋兩個、PRADA牌包袋4個、PRADA牌皮夾1個、TUDOR牌手表1塊、AP牌手表1塊、Cartier牌手表1塊、MONTBLANC牌手表1塊、ROLEX牌手表兩塊。按照被侵權商品的市場中間價格計算,涉案物品價值53.76萬元。
法院認為,被告人已經著手實施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系犯罪未遂,依法比照既遂犯減輕處罰。被告人自愿認罪,如實供述自己罪行,依法從輕處罰。據此,法院以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分別對兩被告人各處罰金人民幣1000元。
本案主審法官馮祥告訴記者,上海浦東法院審理的微信“朋友圈”售假刑事案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一是進貨地點相同,假冒的商品都是從外地某省發貨;二是進貨方式相同,都是在網上看好后直接下單進貨;三是被告人進貨時都知道自己買進來的是假貨,認為只要定價低,或者標明是海外代購、高仿、原單就沒事;四是微信‘朋友圈’只是展示平臺,買家看好商品后,通過微信聯系被告人,現場看貨,現金交易。”
馮祥說,微信“朋友圈”這種“現場看貨,現金交易”的方式,也給審判實踐帶來難題。“它既不像淘寶店、天貓店,也不像京東、亞馬遜這樣的電商,‘朋友圈’里沒有銷售記錄,這就導致很難查清被告人的實際銷售情況”。
馮祥告誡那些想在“朋友圈”里淘金的人們,賣假貨是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根據法律規定,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售假者應及時警醒,馬上收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