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桿和注冊制并存深化金融改革穩定股市
杠桿和注冊制并存股市才能穩
隨著A股探底回升,滬市站上4000點,穩定市場工作將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從長遠來看,實現金融穩定根本上還要靠發展改革,要做到積極、長期可持續的金融穩定,必須進一步深化金融發展與改革,培育強大的金融體系,提高抗風險能力。從中可以看出,穩定市場和改革并不矛盾,改革的步伐也不會因前期的極端行情或救市而停滯。
為此,在筆者看來,接下來的新階段,比較急迫的一項工作應該是:監管層要對前期的極端行情及相關應對措施進行深刻反思,并在此基礎上規劃未來的監管和改革之路,明確和穩定預期。
市場供求失衡引發泡沫和暴跌
坦白講,對于A股最近的情形,筆者算是有心理準備的。記得去年12月底,筆者曾在《不要再讓散戶為牛市買單》提到“未來可能迎來非理性上漲。行情持久度會與上漲速度成反比。如果漲的太快,行情可能曇花一現。而由于市場制度的缺陷,最終大多是由散戶買單。
而在4月底的專欄文章中《4300點附近該怎么辦?》則提醒“作為一個新興市場,短期內‘慢牛’在A股很難實現。既然投資不同于賭博,而現在‘玩的是心跳’,那么在這個時點,如果因心理壓力過大而選擇離場也并不會太虧?!?/p>
筆者相信,經歷前期暴漲之后,很多投資者也和我一樣,也對此波暴跌是有心理準備。只是我們都不知道具體的時間點及市場波動的劇烈程度。
在這些天里,有很多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A股為什么暴跌?不少人可能會說,是場外配資,是杠桿機制,是新股發行,甚至是“跳樓”假新聞引起的。
不過,這些只能說是“外在的表現”。事實上,暴跌的根源和本質應該只有一個,即“泡沫嚴重”(在暴跌前夕,很多中小市值個股已經進入“市夢率”時代)。
眾所周知,當“泡沫嚴重”到一定程度,那么肯定是要破裂的。盡管破裂的導火索、過程及方式可能會各有不同。比如,部分高杠桿的存在容易引起踩踏,從而加快了泡沫破裂的速度。
為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推斷,暴跌其實是因為“前期暴漲”,也可以說,不是暴跌害了你,而是暴漲害了你,是前期暴漲引誘你入場或加倉,并導致了后來的暴跌。
如此一來,不論是對于投資者還是監管層,探討暴漲的原因要比“分析暴跌的原因”顯得更有意義。
那么,前段時間,A股為什么暴漲呢?具體外在原因應該有很多,但不難發現,一個基本的市場邏輯應該是,A股市場供求失衡。
在上半年里,一方面,在賺錢效應及杠桿機制下,資金蜂擁入場。但是,另一方面,企業上市融資仍然是受到管制的。
盡管我們看到,在今年1-5月,監管層8次警示風險(被稱為“八道金牌”),試圖調控市場。但是,正如“喊話不能救市”一樣,“金牌”也無法抑制資金的入場沖動。
市場供求失衡必然造成股票稀缺,資金進入市場搶籌,從而導致了暴漲。
“大股東減持”減弱了供求失衡的嚴重程度
上述分析和推理算是常識。盡管如此,仍有很多人存在誤區,甚至包括一些專家。
比如,一位經濟學者寫文章批評大股東減持:“(上半年)上市公司大股東及高管集中減持套現5000億元引爆了股指暴跌”。但這個觀點應該很有問題。
正如“猜頂”是不現實和無意義的,筆者也不想去爭論暴跌的導火索具體是什么。但我們知道,暴跌前夕,A股已經進入“市夢率”時代,若大股東都選擇不減持,難道他們是傻蛋?
按上述專家的邏輯,是不是應該不允許大股東減持?這樣一來,A股是不是會一直“只漲不跌”?泡沫永遠不破?顯而易見,這是不現實的。
其實,基于前文的分析,筆者的觀點恰恰相反。筆者認為,“大股東減持”及新股發行其實多多少少救了散戶。
這是因為,當市場供求失衡,在股票供給跟不上投資者需求時,“大股東減持”及新股發行其實是增加了股票供給,減弱了供求失衡的嚴重程度,減緩了泡沫吹大的節奏和幅度。
試想,上半年如果沒有“大股東減持”及新股發行等市場化方式增加股票供給,
A股應該會漲的更快,更高,投資者也變的更加瘋狂。
可以想像,不管是什么導火索導致泡沫破裂,更大的泡沫必將造成更為嚴重的后果,當泡沫破裂時,救市的難度必然加大,投資者的損失肯定也更慘痛。
從這個角度來講,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們,特別是那些用高杠桿的散戶應該要感謝上半年那些“大股東減持”。
教訓:杠桿機制和注冊制推出的時間不能相隔太長
據前文的分析和推理,要減少暴漲暴跌等極端行情,最關鍵的應該是防止和避免“市場供求失衡”。
觀察近一年的A股市場,會發現,不管有沒有場外配資,在杠桿機制下,當市場向好,市場資金就會呈現幾何倍數增長。不言而喻,這會很大程度加大監管層試圖調控市場的難度。
其后面的結果是:資金進場不受制約,還有杠桿機制作為加速器,而融資項目卻受到限制,這必會導致市場的定價機制被扭曲。
事實上,除非出現像前陣子那樣的極端行情,否則,監管層的工作絕不是調控市場。其工作重點應該是規范市場。歷史實踐已經證明,政府不能代替市場手段讓A股市場獲得有效的動態均衡。
所以,既然當時的行情比預期快,那么,所能做的只能是,改革的推進也要比預期快。至少可以先明確注冊制的時間表。可惜,我們錯過了一次好的時機。
此次極端行情給我們一個重要的教訓,即杠桿機制的推出時間和注冊制推出的時間不能相隔太長。若是兩者同存,資金的供給數量和融資項目的供給數量會不斷的互動,市場自身會不斷地實現動態的均衡(對杠桿倍數進行限定還是需要的)。
也就是說,即然資金進場是市場化的,且是杠桿化的,那么企業上市也必須市場化,否則,市場供求很容易失衡,從而會暴漲暴跌,所謂的“慢?!敝皇强赵挘劜簧蠟閷嶓w經濟輸血。
其實,令人擔憂的是,相比杠桿機制,注冊制進展緩慢,可能無關科學分析或程序問題,而是涉及利益。
因為前者會抬高股價,即提高上市資格的價值,從而提高權力尋租的價格;而后者是削弱權力,讓權力尋租消失。
前幾天,有朋友和筆者開玩笑說,“未來半年可能是A股的黃金時間,大股東不能減持,IPO停止,在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若來個“故事”煽風點火,股市可能還會大漲?!?/p>
筆者不知道這個“故事”會不會出現,有沒有市場,但筆者清楚,在IPO暫停的背景下,在杠桿機制的作用下,供求失衡確實可能出現。屆時,A股越是暴漲,其后果可能是更大的股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