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進入MSCI并不意味著價格上漲
美國明晟公司最近召開會議,討論其編制的MSCI指數(也稱明晟指數)是否接納中國A股的問題,這已經是該公司第三次就此事項進行研究。和前兩次一樣,這次他們還是拒絕納入A股。當然,表述依舊委婉,說是“暫緩”接納。說白了,MSCI認為A股與他們認定的國際標準存在距離,因此現在只能繼續將A股排除在外。
中國股市初創時,具有突出的“中國特色”,與國際慣例相距甚遠,這也就使得境外資金對中國股市望而生畏。為吸引外資而開設的B股市場,經歷短暫的繁榮就陷入長期停滯,一些需要海外資本的公司只能去境外上市募資。到了2000年以后,開始提出“國際化”的要求,通過系列改革,在制度上逐漸與國際接軌。也因為這樣,才有后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實施,海外機構投資者得以正式進入中國股市。
但問題是,一方面國內制度建設還處于初級程度,很難做到有效維護投資者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國內又存在管制過度、審核項目過多的現象,對正常金融活動的開展構成制約。10多年來,QFII也經歷了由相對活躍到較為冷清的過程,規模擴張十分緩慢。
前兩年推出的滬港通,目地在于讓境內外證券市場實現互聯互通,但從實踐看,現實狀況與當初的設想之間存在較大距離,交易額度被大量閑置就是很好的證明。這次MSCI討論接納A股的問題,在海外市場開設中國股票的衍生品方面就引起了爭議。國際通行做法,只要進行相應的備案就可以了,但目前中國要進行實質性審核。去年以來,海外市場提出的這方面申請,基本上都沒有獲得通過。于是有人就提出:在沒有金融衍生工具作為對沖的情況下,海外資金怎么能大規模入市呢?顯然,這就是源于監管規則的問題。事實上,此次MSCI拒絕A股,這也是一個重要理由。
A股未能進入MSCI消息公布當日,滬深股市低開高走,這種現象可以理解。換個角度來說,即使是出于某種特別的考慮,MSCI接納了A股,也并不意味著海外資金會大量進入。很簡單,海外的確有不少基金是跟蹤MSCI的,實際操作中,跟蹤行為并非都是被動的,相當一部分是主動增強型的,也就是不一定完全模仿MSCI來進行投資配置。
因此,那種認為一旦A股進入MSCI,就會有大量外資前來購買,價格也會大幅度上漲的觀點實在是很幼稚。對于成熟的投資者來說,他不可能不考慮股票的內在價值,也不會不考慮市場的規范化程度?,F在,境內市場上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倉位都不高,兩融余額處于一年半以來的最低位,這個時候即便A股被納入MSCI,恐怕也不會有多少外資進入。
說到底,A股的制度設計在具體操作方面還是存在很多薄弱之處。特別是去年股災后,為了穩定市場,監管層采取了不少有違市場化原則的臨時性措施,這些措施在當時是有必要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負面的東西。國際市場對中國限制股指期貨交易的措施,普遍持不認同態度。作為這一措施的延伸,中國對海外市場開設A股衍生品交易不予審核同意,也就成為這次MSCI拒絕A股的理由。顯然,如果不對現行一些不符合國際慣例、并且有違市場化原則的規定進行大刀闊斧式的改革,中國證券市場要真正被國際投資者認可是不現實的,A股也就難以成為世界主要金融指數中的樣本品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