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為什么就不能一直“舒服”下去呢
“舒服”和“倒霉”之間,總在不斷的輪回——這是命運的捉弄嗎?每一次“倒霉”的時候,我們都會認真去總結經驗教訓、并根據市場新的變化慢慢地搭建起一個新的框架,這會讓我們再次變得“舒服”。但過不了多久,一定會出現新的變化又破壞這個框架,使我們再次“倒霉”——每一次從“舒服”到“倒霉”,都會使我們懷疑自己的信仰,并充滿無助感,甚至覺得是命運在有意捉弄自己。
完善的體系和嚴密的邏輯,有時候是盔甲,有時候又是桎梏。很多客戶比較喜歡閱讀我們的報告,因為覺得體系完善、邏輯嚴密。這么多年來我們也確實一直追求把邏輯的連貫性和嚴密性做到最好,覺得當觀點有了邏輯,就像穿上了一身“盔甲”,讓我們不懼挑戰。但每次當我們從“舒服”到“倒霉”的時候,經常會認為堅持之前的邏輯才是有理念、有節操,而這時候“盔甲”就會變成“桎梏”——繼續盲目堅持不再適用的邏輯會束縛我們的手腳,輸得就會特別慘。
起起落落之后逐漸明白,是股市最本質的運行機理在影響我們的命運。這七年做下來,我自己逐漸開始明白,只要我還在這個市場上干,就永遠逃不過從“舒服”到“倒霉”之間的輪回,因為是股市最本質的運行機理在影響我們命運的沉浮——我們平時辛辛苦苦地構建體系、完善框架,數據庫是越做越大,巴不得把所有影響市場波動的因素都全部找出來并且緊密跟蹤。
但是股市最本質的運行機理在于——我們所跟蹤的這些因素確實會影響市場,但在不同的時候,每一個因素對市場的影響權重是不一樣的,且那個權重最大、最核心的驅動因素是在不斷切換的。其實從2012年到現在,市場的核心驅動因素就經歷了從基本面驅動到流動性驅動、又到風險偏好驅動的切換,當我們的分析體系恰好契合了當時的核心驅動要素時,就會很“舒服”,但是當核心驅動因素開始發生變化,而我們還在沿用舊分析體系時,就會很“倒霉”。
股指繼續向上,量能溫和放大,整體依然是很健康的態勢。如果量能進一步放大,行情將會更為壯觀。在我們的理念中,只要行情沒有明顯的風險,就是積極挖掘個股、把握個股的時候。即是說,現在這個階段,擇股重于擇時。從盤面上看,以創業板指數為代表的中小盤股由于昨天漲幅較大,周二整體以強勢震蕩為主,而相關藍籌股較為活躍。而小盤股經過休整之后繼續上沖的概率更大,因為小盤股的活躍度更高,而且它們也是率先啟動的,資金參與程度更高。
熱點上,周二物流股、深圳板塊等都有表現,這背后有什么邏輯呢?其實很簡單:“雙十一”即將來臨,資本市場已經開始預熱。物流股、電商概念首先受益于“雙十一”,君不見年年“雙十一”后的物流數據都創歷史之最,資金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板塊的炒作。而深圳板塊除了國企改革、深港通之外,也受益于“雙十一”,因為今年的“雙十一”晚會將在深圳舉行。因此,“雙十一”概念接下來依然會保持活躍,值得關注一下。
高送轉主題也將逐漸升溫,部分個股已經頻頻異動。如果高送轉個股同時又是次新股,那就更值得進一步挖掘了。相關的邏輯和炒作的節奏都已論述,這里不再多講。還是那句話,行情轉強,擇股重于擇時。從今年6月以后,上證綜指從2800點反彈到了3100點,這時候“資產荒”的邏輯再次流行起來,大家都認為是因為“錢多”所以股市會漲。而我們此前更多是從風險偏好和資金存量博弈的角度來分析市場,面對“錢多任性”就毫無還手之力了;另一方面,最近兩個月市場上幾乎所有板塊都輪漲了一遍,但板塊輪動的內在邏輯卻很難去把握,所以近期我們又開始有點“不舒服”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