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股票封死跌停 深市B股跌幅較小
B股改革問題可參照A股股改做法。B股問題不該久拖不決,亟待監管部門拿出大智慧來解決。當然,作為中國股市一項前所未有的系統性工程,在解決B股問題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各種困難因素,兼顧各方利益,體現三公原則。伴隨著監管部門的表態和默許,沉寂許久的B股市場出現了一些新動向,雖然都是獨立的個案,但如果將其串聯起來,長期深陷窘迫的B股市場解決路線圖似乎逐漸清晰。
本周一的異動使長期被邊緣化的B股市場再次成為吸引投資者和分析人士眼球的地方,當天滬市B指最大跌幅近7%,不少股票封死跌停,整體業績較好的深市B股跌幅較小。B股市場的異動原因,有近期人民幣貶值較快,由此拉動以外幣標價的人民幣資產價格下跌;非居民賬戶涉稅調查或導致投資者賣出;以及MSCI新興市場指數或部分納入A股并下調B股權重,導致外資機構調倉減持等等。
細究起來,這些因素都有些牽強,因為人民幣貶值并不是近期開始的,而是去年初以來的持續現象。至于涉稅調查和機構調倉,則屬于捕風捉影般的“咕咚來了”。2001年對境內個人投資者開放后,B股市場的輝煌曇花一現,此后被嚴重邊緣化。既沒有新股發行,上市公司增發B股再融資的案例也少之又少,二級市場交易很不活躍,很多學者專家都認為B股市場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
B股上市公司已經實施、公布或處于停牌醞釀的方案主要有三大類:1)上市公司回購注銷B股股份,如長安、魯泰、南玻等。2)B股轉H股方案,如中集、萬科、麗珠等。3)B股轉A股方案,如已經實施的浙能控股吸收合并東電B股,新城控股吸收合并新城B股,招商局蛇口吸收合并招商地產,以及正在實施階段的城投控股吸收合并陽晨B股并分立環保業務,南山控股吸收合并深基地B等案例。
2014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要求“穩步探索B股市場改革”,這讓投資者對B股市場的機會充滿期待。但是近兩年隨著股市形勢變化,完成改革的公司寥寥無幾,部分案例久拖不決或因種種原因暫時中止審核,B股市場改革基本處于“由下而上”、“個案個議”、“小打小鬧”狀態。
要穩步探索并盡早解決B股問題,需要有大思路、大擔當,監管部門責無旁貸。因為改革不僅有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大股東與中小股東的利益協調問題,還牽涉到A股股東、各種身份境外股東的利益問題。因此,在B股市場的改革過程中,政策博弈、利益博弈以及潛在的法律風險將更加復雜。在設計解決B股問題的方案時,不僅要求積極穩妥,更要有利于證券市場的發展;不僅要考慮B股股東的利益,也要放在中國證券市場總體布局、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謀劃。
筆者認為,B股改革可以參照A股股改的做法,明確以下幾個基本原則,以穩定市場預期、保障改革順利進行。(1)不能制造新的遺留問題。不能為解決一個問題,制造出新的遺留問題。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有必要對B股市場各方的利益關系、股東結構的特殊性、改革的法律依據等問題,做更充分的研究和探討,做到平穩過渡。(2)對A股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同時發行A、B股的公司,目前A股股價基本都高于B股,有的高出幾倍。如直接合并很可能導致A股價格波動,在考慮A、B股并軌時需要盡可能考慮平穩過渡,做一些預案,把可能產生的影響控制在一定范圍內。(3)最大限度保證B股股東利益。B股轉換為A股,應不以B股股東利益受損為原則。在解決方案的選擇時,盡可能避免因為政策因素和市場本身的取消,造成B股投資者新一輪的“失血”。
基于以上原則,筆者前幾年就提出了自己的AB股并軌方案,這一方案可簡單歸納為“現金選擇權+B股轉換成有限售條件的A股+A股股東配售權”。方案的核心為:一是確定一個公允價格,由第三方向B股股東提供現金選擇權。二是放棄行使現金選擇權的B股將自動轉換為有限售期的A股,限售期的長短取決于AB股差價大小。三是實施現金選擇權的B股將由現有A股股東按照股權比例優先配售,配售股份同樣有限售期。四是配售余股由現金選擇權提供方購買。五是純B股由于不存在A股問題,可作為試點直接轉板。
相關合并方案屬于重大議案,應召開類別股東大會表決通過,A、B股股東分別投票、分別統計,均需超過參與投票股東三分之二以上贊成票方能通過。除“純B股”直接轉A股流通外,其他B股股東暫時喪失了流通權,同時也有部分股東不愿意持有A股(或身份不符合A股股東要求),應向其提供現金選擇權作為第二種選擇。現金選擇權的價格一般參考B股歷史估值及過去幾年股價水平,介于A、B股價格之間,其設定是考驗投行定價能力和滿足各方利益充分博弈的結果。根據公司不同情況,可由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券商和獨立第三方提供現金選擇權。
上述方案簡單易行,既沒有制造新的遺留問題,又對A股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同時最大限度保證了B股股東利益。方案實施后,B股將徹底并入A股市場,B股問題迎刃而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